正文 第13章 厭學背後的疾病和應對(3)(2 / 3)

王同學最後意識到:這次考試雖然沒考好,然而仔細分析,英語沒有考好,其他各科還可以,這次考試也就是提醒我以後要在英語方麵更加努力……

轉視法告訴我們,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事情從這邊一看,問題顯得很嚴重;換個角度再看,也許還是件好事。凡事學會多角度、全麵地看問題,就會使患者心明眼亮,心情愉快。當遇到困難,感到心情沮喪時,不妨學學王同學,換個角度,從多方麵看問題,心裏可能會變得好起來。

自我安慰:現在已經很好

小李是位中學生,產生了抑鬱情緒。事情是這樣的,小李的一位同學家境不錯,總是買這買那的,一邊大吃零食,一邊對小李吹噓:“我不用好好念書,家有的是錢,老爸賣掉一兩輛車就夠我吃一輩子了!”小李知道自家經濟情況不太好,手裏不但沒零用錢可用,家裏也沒有汽車可賣。相比之下,在經濟上既羨慕對方,心裏又感到很自卑,平添了抑鬱情緒。

小李倒很直爽,就醫時與心理醫生說出自己的苦惱,心理醫生先勸說小李的家長:“不能因學生有這種想法,就滿足他的零用錢,因為那是無底洞。”還勸告小李采取自我安慰。小李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假如學那位學生,手頭有了錢不會節約,還自我吹噓,會縱容自己亂花錢的壞毛病,耽誤了學習不說,長大也沒出息。自己手裏沒有零用錢去買這買那,少些不良習慣,還是沒有零用錢的好。”小李這麼一想,心裏反而平衡多了。

有時,可像小李那樣,心平氣和想一下,在手頭有錢又不會控製時,有什麼壞處;手頭暫時無錢,又有什麼好處。這麼分析,實際上自己安慰了自己,不再苦惱了。有許多抑鬱障礙患者遇到自己一時做不了、達不到、改變不了的事情,不妨也學學聰明的小李。

但患者們也不能不加分析地遇事都自我安慰,假如事情確有積極意義,通過努力能做到的事,還要努力去做。有的病人病情並不重,總強調自己有病,而不去努力學習或工作;一味的安慰自己:“學習、工作成績差,反倒省得花費力氣,落得輕閑。”就是錯誤的應用“自慰法”了。

幽默:向大師們取經

趙同學患上了強迫障礙,坐在講堂上時,總在控製不住地想些雜七雜八的事,非常沮喪。他一邊治療著,一邊在醫生的啟發下,應用“幽默法”來減輕自己的苦惱。晚上他躺在床時想到:“遇到困難別總垂頭喪氣的,想個高興事吧!對,想想以前看到卓別林演出的電影吧。電影中那位男主人公,見到像螺絲母一樣的東西就去拿扳子擰,在工作流水線去擰螺絲,下班去擰女士們穿著大衣的紐扣。”當趙先生想到幽默大師那認真、幽默的表演時,止不住笑了起來,心情一下變得好多了。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遇到不順心的時候,幽默一下,笑一笑,情緒可能就能好了很多。幽默有時也是戰勝困難的辦法,古代故事《晏子使楚》是一則應用“幽默法”戰勝困難的例子。話說戰國時期,晏子代表齊國出使楚國,楚王為侮辱齊國使者,就給晏子製造困難,讓晏子在進楚國都城時,從狗洞進人,而不讓他進城市的大門。此時,晏子看見這種情況可以用以下方法:

(1)大怒而回國,不去楚國談判了;

(2)去向齊王告狀,回國動員軍隊攻打楚國;

(3)用其人之道,反製其人,站在城門口漫罵楚王是狗。

但這些辦法都不好,憤而回國,不去楚國是沒完成任務,無法交賬;回國發兵攻打楚國,勞民傷財,且遠水不解近渴;站在城門口漫罵楚王,太有失使者身份了。晏子隻用了一個“幽默”的方法就戰勝了楚王。你要知道詳情,就去看故事本身吧。

“幽默”是生活的潤滑劑,也是機智地戰勝複雜問題的應變能力,它是人們對自己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進行喜劇性分析和解決的過程,使人們在笑聲中戰勝學習困難。患者和家屬們學會應用這種很好的方法。

低調:我就是個普通人

王同學患了驚恐障礙,一連幾年的病症使她很痛苦。當她見到從前的同學、小朋友都高高興興的,再回頭看看自己病怏怏的,認為凡事都比不上別人,心裏很窩囊。經過心理醫生耐心的開導,她終於認識到:“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歡樂與痛苦,人人有本難念的經,隻不過別人沒告訴你罷了。自己是個普通的人,自然也會患上心理障礙,努力治療它就行了。”這樣一想,她心裏好受一些,不再泄氣,反而加快了治療焦慮障礙的步伐,每天力爭高高興興地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