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厭學背後的疾病和應對(3)(3 / 3)

有一段歌詞唱道:“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顆不知名的小草。”歌詞的大意是承認自己也是平常人、普通人,是人就會有七情六欲,都有可能患上心理障礙或身體疾病。有了心理障礙就悲觀喪氣,不但於事無補,還會加重病情,隻有努力與疾病鬥爭才對,這就是“低調法”。“低調法”不是自卑,更不是自暴自棄,將“低調法”當作自卑,去心安理得的過日子就不對了。自卑、自暴自棄是自我否定,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去克服困難;“低調法”是承認現實,不過高、過於完美地要求自己,在這個基礎上調解心態,並戰勝疾病。

宣泄:我哭我笑我怕誰?

小李性格內向,有什麼事都不願說出來,不高興了就自己憋著。有一次幾個好朋友見他總是愁眉不展的,就勸他把不愉快的事說出來。憋了好一陣的小李,終於說出:“自己總是想不開,害怕將來沒有好日子過。”一時間,他又哭又說的。幾個好朋友耐心地勸了他好一陣。小李經大家這麼一說一勸,又宣泄出心裏的不愉快,感到痛快多了。

俗話說“大雨過後是晴空”。當出現不痛快時,可以找個地方,哭哭笑笑地發泄一下;也可以與幾個好友說一說心事,心裏就痛快多了。這就是“宣泄法”。

善於運用適度宣泄的患者,往往能更順利地治療心理障礙;而不善於運用適度宣泄的病人,患了心理障礙就常得不到順利的治療,這實際是所謂的“述情障礙”。據《普通精神病學文獻》報道,談話療法在治療抑鬱症、強迫症等有積極療效,患者應主動參與。

但運用“宣泄法”也要注意適度、適時,注意宣泄對象。注意不要過分發泄和不分場合地大哭大叫,以免傷了身體又造成不良影響;也不要傷及他人,把火氣都發在自己的好朋友、配偶、父母身上就不合適了;一天到晚總對別人說自己的不愉快也不好,別人會厭煩,就會成了魯迅筆下沒人搭理的“祥林嫂”;無論別人有沒有空、願不願聽地張口就說也不好,會遭到別人的拒絕,也會傷了自己的心。

補償:上帝關上一扇門的同時

小周自從患了抑鬱障礙,總覺得自己失去了什麼,整天鬱鬱寡歡的。按醫生的囑咐,周先生將每天的生活安排得很緊湊,還增加了每天的體育鍛煉。這樣一來,不但他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身體也變得更好了。

小周終於體會到“患了抑鬱障礙,確實不是好事。可增加了每天的體育鍛煉,身體和心情反而變得更好了”。這種體會使周先生感到痛快很多,增加了戰勝抑鬱障礙的信心。

俗話說,“堤內損失堤外補”,這個意思就是:“此一時的損失,可在彼一時補償。”有一句名言說:“上帝是公平的,他在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也打開了另一扇窗。”

每位朋友都認為患上抑鬱障礙會失去許多,但當增加了諸如體育鍛煉、唱歌跳舞等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去彌補失去的愉悅時,就是在用“補償法”調解自己的心態了。

當一個人想到失去東西得到更好的補償後,心裏就會舒服,這就是“補償法”調解心態的原理,患者和家屬可適當應用。

升華:做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

餘同學長期抑鬱障礙,陷在心理危機中,總是認為自己不能擺脫心理障礙的折磨,感到心裏不痛快,見到朋友、熟人好像矮三分。

心理醫生與她交流,請她談談“在幹什麼事情、什麼時間裏,心裏感到痛快些”。經過一番考慮,餘同學說:“當把精力都放在工作、學習或與朋友聊天時,就能感到鬆口氣,心裏也覺得痛快些。”

於是,心理醫生就鼓勵她多做工作,多讀些好書,同時也多與朋友聊天。就這樣,餘同學更多地參加社會活動,感到自己還能做有益的工作,為社會多作貢獻,心裏逐漸高興起來。

常言道:“化憤怒為奮進”或“化壓力為動力”都是說當自己受到挫折時,可以做些有意義的事,使自己的心態得到升華,從而戰勝疾病、挫折和痛苦,這就是“升華法”。當俄國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身心都受到傷害,成了看不見、動不了的殘疾人時,轉而將精力用在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小說上。當小說受到廣大讀者歡迎時,奧斯特洛夫斯基也忘掉痛苦,心靈得到升華。

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裏寫道:“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隻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因此我們不要心眼太小,被一些無聊的事情耽誤了自己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