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學生自我指導(1)(1 / 3)

不要自尋煩惱

每個青年人都會有煩惱,而且是各式各樣的煩惱。德國大詩人歌德寫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僅僅是講了青年人在愛情上的煩惱。

除了由戀愛、婚姻和家庭方麵所引起的煩惱外,在人生漫長的征途上,青年人還會遇到工作、學習和生活各個領域中的形形色色的煩惱。這些煩惱有時“剪不斷、理還亂”,糾纏你的心靈,使你心煩意亂;有時會像蛀蟲一樣,無止休地啃蝕著你的心靈,使你陷進痛苦的深淵中,無力自拔。

正常的煩惱大部分是“事出有因”的,你總是會找到產生煩惱的原因的。除了心理失常的人之外,正常的人不會無緣無故地煩惱。但是,從心理健康學的角度看,所謂“煩惱”,絕大部分都是自己找上門來,“包攬”到手的,因而煩惱有強烈的“主觀性”,並且可以防止和避免。

為什麼說煩惱大都是“自找”的呢?因為煩惱是主觀上的一種情緒體驗。比如說,你感到煩惱的事情,對於別人來講,就未必會同樣地產生煩惱的情緒體驗;反過來說,別人感到煩惱的,你也未必會同樣地感到煩惱。擅長寫幽默小說的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我知道的煩惱很多。但卻大部分都始終沒有發生!”這也就是說,何必去多想煩惱,何必去自尋煩惱?

人們感到煩惱的事情,往往是沒有發生的事情,甚至事實上不至於發生的事情。你可以想一想,一個人若是處於危險的情境中時,他會更多地想他所認為的煩惱事情嗎?如果一個人緊張忙碌地做一件事,他是不會感到煩惱的,也可以說,他“顧不得”煩惱了。因而,煩惱是可以避免的、可以排掉的。我勸青年朋友們最好不要養成“如果……我會怎麼樣?”的思想習慣,不要把你的心力浪費消耗在不準備去處理,或者不需要處理應付的情境上麵。

過去的已經過去,“俱往矣,還看今朝”。未來的還未發生,何必去學杞人憂天!將來的路要從現在站著的腳下走起。請你不要讓遺憾、悔恨、內疚和難過的消極情緒腐蝕你的心靈;也不要為未來而憂心忡忡,睡臥不寧。我勸你做一個情緒開朗的樂天派,做一個麵對實際的現實主義者;消除你千般萬種的消極惡劣情緒,超脫一點,實際一點,你會感到時間和精力都不允許你在那裏一個勁兒地品嚐煩惱的滋味。

如果我勸你說,請你記住記憶心理學中有“遺忘”這一環節,你可以忘掉你的煩惱,把煩惱從你的記憶中抹掉,不要讓煩惱沿襲成習性,當你已習慣地煩惱不休的時候,你也不必為煩惱的習慣而再煩惱,隨它去,它會自行消滅掉。你也許對我這樣一段勸告,報之以慘淡的一笑說:“啊,我偏偏忘不掉!”是的,記憶心理學中有這樣一條規律:有意的遺忘很困難。比如,我們想有意地忘掉某件事,但卻經常是偏偏想起它。

你也許有過這樣的體驗:人們勸你說“忘掉他吧!”或者“遺忘掉她吧!”可你卻偏偏苦惱地、執拗地忘不掉這個他或她。那麼,怎麼辦?我當然不會勸你一定去“另找新歡”;你可以把你的精力投放到其他方麵去,轉移掉這個“忘不掉”的人。因為人生的道路是既漫長而又廣闊的,等待著我們去作出貢獻的工作太多太多,而時間又是少得極其有限,如果你一再地被煩惱所幹擾,那就會使你誤了車,甚至是誤了末班車,而這趟車將載你馳向成功之路。

怎樣解除煩惱?從心理健康學上看,有兩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參考。

(1)把你認為使你煩惱的事情一一地記下來,分析處理。比如說,如果是一件必須加以抉擇的事,你不妨把正麵的和反麵的理由都寫下來,然後考慮怎樣處理為好。如果這件事發生,我便這樣地做;如果那件事發生,我便那樣地做。

如有可能立即付諸實踐,最好是立即了事。最不明智的做法,就是一味地拖延下去。比如說,決定要寫一封信,與其今晚愁思一夜,不如當晚寫好,以贏得一夜好眠。不要把你的精力白白地浪費掉,消耗成為生活的阻抑力,而要珍惜地把精力變成生活的原動力。

(2)不要回避可能使你煩惱的事情。正視煩惱之事,平心靜氣地去考慮,積極努力地去解決。對所能預料的事,確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對不能預料的事,做好思想準備,以飽滿的熱情和充分的信心去迎接它。

比如說,你要去攀登一座高山。在沒到這座大山之前,沒有必要過多地去想它,待到你真的到達了山腳下,你往往會發現有你想象不到的可供攀登的路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魯迅在1925年寫給許廣平的信中寫道:“但我也並未遇到全是荊棘毫無可走的地方過,不知道是否世上本無所謂窮途,還是我幸而沒有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