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隻有否定舊我,完善新我,才能實現和發展自我。所謂自我實現,就是自身價值的實現。它不是閉門思過、修身養性所能完成的,而是在實踐中,通過追求真知,更新意識,鍛煉才幹,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中實現的。因為人隻有在實踐中才能認識自然、社會和人生的關係,從而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適合位置,並在這一位置上,認識自己的力量和價值,去努力實現對自身的塑造。人也隻有在實踐中,才能充分暴露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增強自我完善的必要性和自覺性的認識。人們在實踐中,難免要碰壁,經受痛苦的折磨,領會到成功的路不是筆直的滋味。這時,隻有這時,你才認識到“奮鬥和艱苦”、“成功和失敗”、“痛苦和幸福”是3對孿生子。不經過艱苦的奮鬥,不經受失敗的考驗,不經曆痛苦的磨練,是難以步入成功和幸福的境地的。成功之路有坦途,更有崎途。坦途是前人開拓的,是有限的。坦途的延伸,要靠後人繼續開拓,每個想取得進展的人,都應為此付出艱辛的勞動。因此,要戰勝自我,就必須理解這一代人肩負的重任。沒有自我責任感,也就失去了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支柱和力量。隻有在自覺的奮進中,才能不斷地在改造客觀世界中改造主觀世界,並通過主觀世界的改造,不斷地完善、發展、超越和戰勝自我。
做情緒的主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帆風順、青雲直上的路是極少的,總會遇到挫折、失敗、坎坷。極少數特殊的“寵兒”也許憑借某種權勢的階梯飛黃騰達,但他們能否站穩腳跟,最終還要看他們的才幹和對人民的貢獻。假如僅僅是個靠權勢吃飯的“高衙內”,那麼,一旦他們賴以支撐的權勢倒塌,遲早會從空中栽下來。難道曆史上這樣的匆匆過客還少嗎?
在青少年中曾經一度流行這樣一句話:“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往往把個人的前途寄托在有權勢的父親身上,這是非常愚蠢的。而某些權勢們,也往往乘自己實權在握,想方設法去蔭及自己的子孫,這更不僅是愚蠢的,而且是違反黨紀國法的行為,既害子,又害民。要知道,中國自古就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警喻,更何況21世紀的今天呢?還是子女不靠長輩,長輩嚴格要求子女的好。
說來說去,還是希望青少年朋友們自己長誌氣,有出息。一個正直、堅強的人,在學習、生活及事業中,從來不抱幻想,不畏挫折,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進取精神,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和理想。通常說來,青少年都具有旺盛的進取心,都想在自己的學習、工作中取得成就。但是,為什麼有的人開始時抱負很大,熱情很高,而過了一段時間後,便漸漸地喪失了熱情,放棄了追求呢?這是因為要進取,要發展自己,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也就是說會遇到失敗和碰壁。這時,有的人往往會產生一種失落感,被一種消沉的灰色的情緒所籠罩,漸漸變得心灰意懶,甚至破罐破摔起來。心理學把這種個體從事某種有目的活動,受到阻斷、打擊、幹擾或失敗時所表現出來的情緒狀態,叫作挫折心理。例如作戰屢吃敗仗,學習中總嚐不到成功的喜悅,比賽時總遭失敗以及工作不順心,人際關係不和諧,中考高考落第等,這些不隨人意的事,積累起來都會使人產生挫折心理,失去信心,情緒低落。若不能及時調節,設法渡過難關,會漸漸磨掉人進取的銳氣。可見,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是多麼重要。
心理學認為,挫折之所以容易產生消極情緒,是因為挫折常常會使人的心理失去平衡,破壞人們對目標實現的信心,以及削弱目標對滿足主體需要的意義。這時,人在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緊張、不安和焦慮的心情,從而激起情感上的波瀾。一個性格軟弱的人,假如不能及時平息這種情緒的幹擾,就極易導致個人對命運的屈服和自我能力的懷疑,從而失去進取的勇氣和熱情,陷入萎靡不振的怪圈。
那麼,怎樣學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呢?
(1)要正視現實,做生活的強者。隻有正視現實,才能理智地對待挫折。挫折無非是行為結果的碰壁和失敗,這是人生奮進中難以避免的,無須懊惱和沮喪。世上隻有未出世的胎兒和死人沒有挫折,一個要在學業、事業上有所作為的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失敗和挫折。可以這樣說,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挫折總是相伴而行的,問題是怎樣對待挫折。弱者往往匍匐在挫折和失敗的腳下,而強者卻常常從挫折和失敗中吸取教訓,進行反思,從而不斷地完善自我,創造條件或修正目標,另辟蹊徑,最後,總會找到出路和成功的鑰匙。古今中外無數成功的事實證明:挫折和失敗是成功的前奏,誰能經受住挫折和失敗的考驗,誰就能到達成功的彼岸。世界矚目的中國工農紅軍在二萬五千裏長征中,戰勝敵人的圍追堵截,跨越千山萬水,爬雪山,過草地,曆經千難萬險,終於勝利到達陝北,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19世紀初,匈牙利數學家亞諾什,在創立非歐幾何時,經曆種種挫折和打擊:父親認為他異想天開,教師丟掉了他用心血寫成的手稿,當時的大數學家高斯對他的研究也持完全否定的態度,可以說是孤立無援。而他個人的境遇更是不佳,先後被瘧疾、霍亂等病魔纏身,搞得他身體十分孱弱。他以頑強的毅力忍受著病痛的折磨,繼續刻苦研究。誰知車禍又向他無情地襲來,致使他身體殘疾,臥床不起。正當他需要人照料時,又被無情的父親趕出了家門。青少年朋友們,請想一想,幾乎是所有的厄運一齊向他壓來。但是,在如此惡劣的境遇、如此沉重的打擊下,年輕的亞諾什卻仍然沒有放棄自己追求的目標,沒有向厄運屈服。功夫不負苦心人,亞諾什終於戰勝了一切挫折,成功地創立了非歐幾何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