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強計劃。外向型性格的學生學習往往缺乏計劃性,不管幹什麼,大多從興趣和感情出發,因此即使製訂了學習計劃也難以切實執行。所以,對這樣的學生應要求他自己製訂一個詳細的學習計劃,並嚴格按照學習計劃所規定的進度去做。
(3)有錯必究。外向型性格的學生通常不在乎分數的高低和評語的好壞,對試卷和作業中的錯誤也不想認真改正。應該幫助學生養成有錯必糾的習慣,把錯誤認真改正過來,才能避免“重蹈覆轍”。為此,有必要讓學生做錯答筆記,也就是把答錯的題和不會做的題都清楚地記在筆記本裏並經常翻看。
(4)求得幫助。外向型性格的學生獨自一人溫課時效率往往不高,所以,最好能找一些性格較內向的同學一起溫習功課,以便取人性格之長,補己性格之短,從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對於內向型性格的學生,在學習中要注意:
(1)打消自卑。性格內向的同學往往比較自卑,有了自卑感就容易造成心神不安、焦慮煩躁,從而影響學習效率。要使學生打消學習中的自卑感,要教育學生:①能正確評價自己,也就是不僅要能如實地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要能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長處,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處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處和過人之處。②正確地表現自己,多做一些力所能及和把握較大的事情,哪怕這些事情很小,也不要放棄爭取成功的機會,可在自己所擅長的學科上狠下工夫,爭取取得好成績,以增強學習的信心。③正確地補償自己,承認自己在某些方麵有缺陷,但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決心和最頑強的毅力去克服這些缺陷。
(2)心胸豁達。性格內向的學生心胸往往比較狹隘,當學習未達到預期目的,或者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易導致情緒波動,教育學生不要過分看重考試分數,即使得了壞分數也不要悲觀,以免影響自己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
(3)獨自學習。性格內向的學生往往不願參加集體學習,效率往往也不高,故溫課時最好能找個安靜場所,獨自進行學習。但應提高學生的自控力,防止獨自坐在桌子前想入非非,而白白浪費了學習時間。
給予自我激勵
一隻潔白的鴿子,被關在一個特別的箱子裏。它餓極了。於是就在箱子裏左顧右盼,走來走去,想找到一點食物,可是,它很氣惱——把它放進箱子裏來的人,竟然不同時放進一盤食物。怎麼辦?小鴿子氣得用它的尖嘴到處亂啄。“篤、篤、篤……”它渴望著出去找些食物。當它的尖嘴啄到一個透著亮光的小圓窗時,奇跡發生了——從那裏掉出一個食物球來,小鴿子當然毫不客氣地將它吞進肚去。愚蠢的小鴿子吃過食物球後並沒有立即明了這個小圓窗的價值,它仍然到處亂啄,直到數次啄到這個小圓窗,數次從這裏得到食物的獎賞以後,它才慢慢地明白過來——這才是供應食物的窗口,從此它學會不再到處亂啄,想吃東西隻要徑直去啄這個透著亮光的小圓窗就行了。
這是美國印第安大學和哈佛大學教授斯金納所進行的動物學習實驗。根據他長期研究的結果,提出了操作條件反射的學習理論。這一理論揭示了與經典條件反射學習不同的另一種學習方式,也就是動物和人行為的改變(學習結果)不必非從有刺激物開始不可,也能夠由其本身的自發行為活動開始,經過數次強化(鼓勵)後,鞏固成為學習結果。在講堂上,當教師要求學生學會或記住什麼內容時,他會反複強調,不斷重複——這是給予刺激,學生就跟著老師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地學和記,最終學會了,這種學習是經典條件反射式的學習。另一種情況,學生想獲得某種知識或技能,於是他就去讀書、找資料、試著處理問題,當他獲得一點成功時,就得到老師的鼓勵、同學的讚賞或因“我學會了”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總之嚐到了成功的“甜頭”(這就叫作受到強化),從而使他掌握了知識技能並促使他繼續學下去。這就是操作條件反射式的學習。
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學習,強調強化和反饋。這裏說的強化,就是對於正確反應給予必要的鼓勵,從而增加正確反應的頻率。上述小鴿子一碰到有亮光的窗口(反應正確),就得到食物(對反應的鼓勵),於是它就不斷地去啄窗口(增加反應頻率)。這就是通過強化的激勵作用,而使反應鞏固起來。學生學了某一知識(反應),通過練習、作業、解答問題等,受到教師的肯定或自我肯定(強化),於是,知識就鞏固了。在學習中,學習結果正確與否,作為一種刺激返回學生的頭腦被認知,這一過程就是反饋。反饋可作為對學習成果和學習動機的強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