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學校教育指導(2)(3 / 3)

4.廣交朋友,但不忘謹慎

俗語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為中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時期,人生觀、世界觀還沒有形成,其辨別能力比較差,思想較易受人影響和左右。對於交友,往往憑的是感覺和一時的意氣。他們對於人生未來充滿了燦爛的描繪,但卻不知有時擇友不慎會誤入歧途。老師和家長,要密切關注他們的朋友,要了解他最信賴和願意傾訴朋友的思想品德、學識,不能不聞不問,放之、任之。

5.給學生適度的空間

雖然學生尚小,需要我們的關心和愛,但決不能對其交往橫加幹涉。因為中學年齡段,學生比較敏感,感情變得十分細膩,他們因對世界的更多關注,而有強烈的逆反心理。他們以為自己的翅膀可以在天空翱翔,渴望在天上飛,厭惡嚴格的管教和束縛,他們常常對於溫暖的花房嗤之以鼻。因此我們要充分信任學生,給他以盡可能多的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可以開放自我。要做他們的朋友而不是教官。要鼓勵和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鼓勵他們的交往,決不能因噎廢食,妨礙了他們正常的交往。

讓學生堅定“我能行”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必備武器,隻要使學生相信“我能行”,我想我們麵臨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現在很多學生學習有困難或厭學,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許多都是因為某一次或某幾次做某一件事情沒有成功而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並且始終走不出來,教師對他們失敗的冷漠甚至是冷嘲熱諷又在不知不覺中時刻扮演催化劑的作用,使學生逐漸喪失了信心。

上海市有一名青年老師曾寫過一篇題為《走近語文教學的藝術殿堂》的文章,其中寫到在一次作文講評課上,讓一個男生上講台朗讀,結果這位略有口吃的同學遭到了哄笑。

台下的同學們緊緊注視著他,講堂裏死寂一片。沉默中,該教師突然意識到,自己初為人師的時候,不是也有過這種的尷尬嗎?於是微笑著跟同學們說:“既然他不太習慣在眾目睽睽之下說話,那索性我們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隻用耳朵聽吧!”

然後他帶頭走到教室後麵,背對講台站定,同學們也紛紛趴下頭來。終於,講堂上傳來了輕輕的羞怯的聲音。這聲音漸漸響了起來,停頓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聲情並茂了,這位同學終於漸漸進入了狀態,台下早已經有許多同學抬起頭,默默地讚許地注視著他。朗讀結束後,教室裏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這掌聲不僅僅是給予這篇作文的。

許多教師都遇到過上述的事情,但回想一下,能有幾個教師能這樣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使一名口吃的學生在大庭廣眾之下找到了自信。所以,我們應該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堅信自己必定能行。

教學需要多一些智慧

為什麼我國的中小學會出現如此廣泛的厭學狀況?其根本原因也許是因為我們的老師缺乏因材施教的智慧。一個缺乏智慧的老師,自己缺乏分析問題的能力,許多時候都是依賴解題答案才知道解題方法,因為缺乏有效的解題分析方法,“題海”就不可避免,學生感到累也在所難免。

假如想要讓學生做到不厭學,那麼教師就必須學會做到3點:

(1)不要讓學生感到學習太累。

(2)不要讓學生覺得題目太難做,沒有成就感的學生哪能不厭學?

(3)不要讓學生覺得所學的知識太高深,遠離現實生活。任何一個人,對一件自認為沒有什麼益處的事是不會投入更多的熱情,不會很自覺地去做的。與現實生活沒有絲毫關聯的學習,學生怎能不討厭?

現實的教育製度缺乏智慧,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不能讓學生學以致用。學習是學習,生活是生活,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幾乎沒有任何關係。

可是事實並不如此,處理生活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思維和學習的過程,有效的思維方式能給處理生活問題帶去許多便利,有時甚至是有了思維方式就有某個生活問題的處理方法。

反過來,生活中的思維方式,經常也能在學生學習上得到體現。某老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在講解數學思想方法時,就經常把數學解題分析方法與人們生活中常用思維習慣相聯係。讓學生在教學中經常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僅是生活中普通思維方式的一種提煉而已,是在人人皆有的思維基礎上的一個提高,從而讓學生覺得解題分析和解題思想方法都不難。一種學生感覺不難且覺得對自身有用的知識,學生當然就不會討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