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寫作的態度變化為何如此之大?不是別的,一切源於“紅星”。
開放的時代使這位教師意識到,對學生評價應具有開放性的特征,也就是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用不同的標準去衡量。所以,教師在批改學生的習作時,隻要是學生盡心盡力,充分體現了自己水平的作文都打了優,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但是,不同水平的“優”,又該如何區別呢?如何進一步調動優秀學生的積極性呢?經過反複思考,語文教師決定用加“紅星”來比較,“紅星”越多,寫作代表的水平就越高。於是語文教師開始嚐試在作文批改中加“紅星”,沒想到這個無意之舉竟然在學生的寫作上激起了巨大的激發效應。
事隔不久,學生的寫作麵貌大為改觀。每次寫作剛交上來,就有一部分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自己的等級,想數出得到的“紅星”數。語文教師也總是竭力滿足他們,放下其他事,先批作文。為了得到“紅星”,學生個個都認真寫作文。有的學生為了得到更多的“紅星”,竟會花幾天時間去思考,真正達到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境界。
“紅星”代表了學生的一次寫作的水平,是激發學生興趣的直接動機。為了得到它,學生寧願付出更多的勞動。然而,個別學生仍會因為客觀原因而產生反複的情況。對此,語文教師又積極尋求能維持學生興趣的方法。經過一番思考,他決定在學期末開展作文能力等級評定。於是,語文教師宣布:“學期末將對同學們的寫作做總的評估,並由文學社、學校共同頒發精美的“紅星”級別證書。
“具體辦法如下:把本學期所有的寫作的‘紅星’加起來,減去應減的‘紅星’(一次良好減1顆,一次及格減2顆,一次不及格減4顆,),再除以寫作總篇數,所得的結果就是你本學期的“紅星”級水平。希望同學們持之以恒地寫好每次的作文,人人力爭在期末獲得“紅星”級證書。”
在這個“紅星”機製的觸動下,學生每次寫作,都全力以赴,有效地維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了寫作水平的持續發展。上學期,該班寫作文、小作文、日記共76篇,通過計算,評選出10位“紅星”級學生。其中,兩位同學排行榜首,為四“星”級。“紅星”促進了學生寫作水平的逐漸提高。因為水平的提高,學生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形成了愛讀書、樂表達的良好習慣。良好習慣又反過來促進了寫作水平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環。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些年來,很多孩子,甚至是幼兒園兒童,參加課外補習班、特長班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少的參加1~2個班,多的甚至達4~5個班,學生幾乎沒有休息和娛樂的時間,睡眠嚴重不足,降低了課堂上學習的效率,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發育。
現在厭學的學生比例非常大,這大都與繁雜的作業和家長的教育方法不當有直接關係。學生被各式各樣的學習壓迫得沒有了學習興趣,長期這樣下去,就是把學生埋在書裏也不可能真正學到知識,即使是暫時考好了,也不會長久,因為知識沒有轉化成自己的東西,最後也許隻是個高分低能的書呆子。
有些孩子在完成繁重的作業後,家長仍然層層加碼,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可是冷靜地想一想,長此以往能不能真正提高成績,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一個孩子特別是小孩子,沒必要給他灌輸大量的知識,因為他根本消化不了,在這一階段隻要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足夠了。學習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力、需要韌性。
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學習的時候不踏實、坐不住,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反正總是有事,這背後的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培養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曾說:“要啟發兒童的學習興趣,當這種學習興趣成熟的時候,再教給他以學習的方法。”
要想孩子學習好,首要的事情,就是要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才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根本。學習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可是傳統的教育體製和落後陳腐的教育觀念,打擊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變得痛苦不堪,令孩子望而生畏、不時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