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自從人類社會產生了家庭,便也隨之產生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一起,構成了人類所接受的全部教育。因為它是在家庭成員之間進行,這就決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的關係的親密性。自然,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了。縱觀曆史,我們可以看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終生受益,而不良好的家庭教育自然也就貽誤終生。
不重視家庭教育的影響:學生成績起伏很大;和同學關係緊張;容易偏激、偏科。
學校的教育看起來完善,麵麵俱到。然而,學校不是隔一段時間要開家長會嗎?這就表明家庭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兩會上,國家重視學生的情商教育,就是要家庭教育來培養的。
家庭是培養學生心靈的窗口,學校是培養科學文化知識的地方,設想一下擁有許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卻因為心理問題發揮不出來,在大考時很容易就失敗。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比較:
(1)一個教師同時要對多個學生進行教育,其關注程度不如家裏是2個,甚至多人共同關注一個學生。
(2)學校的教育主要是科學文化素質的教育,而家庭是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兩者相比後者對孩子的影響更重要。如果沒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再多的科學文化素質也不能造福社會,反而可能危害社會!如某些恐怖分子能夠做導彈、開飛機,有知識反而危害社會。
自古以來,家庭教育問題就受到人們的關注,像古代對賢妻良母的要求,“相夫教子”就是一個重要要求。此外,許多名門望族更是留下了許多家訓的書籍和案例。
家訓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傳統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遠古時代,人類社會經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變遷,但是,這些都是形成一個國家的基石。
在國家不安定和國法不明確之際,家訓即可發揮穩定社會秩序的力量。因為,家族為了維持必要的法製製度,就擬定必需的行為規範來約束家族中人,這便是家法家訓的最早起源。
自漢初起,家訓著作隨著朝代演變逐漸豐富多彩。家譜中記錄了很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範。比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儉持家思想,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在家譜中有不少詳記家訓、家規等以資子孫遵行的。當中,最為人稱道的名訓,如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膾炙人口。家訓之所以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節義、教導禮義廉恥。此外,提倡什麼和禁止什麼,也是族規家法中的重要內容,如“節儉當崇”、“邪巫當禁”等。
家庭教育作為一種學科進行研究,在我國也就是這些年來的事情。這是時代的發展,人才的需求,國民整體素質提高所必須涉及的問題。
人的教育是一項係統的教育工程,這裏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集體(托幼園所、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製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以,但在這個整體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6位雕塑家:①家庭;②學校;③兒童所在的集體;④兒童本人;⑤書籍;⑥偶然出現的因素。
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第一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這位教育學家心中占據相當重的地位。因此,家長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家庭教育任重而道遠
1992年2月16日,國務院公布的《90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中指明:
“今天的兒童是21世紀的主人,兒童的自下而上保護和發展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基礎,是人類發展的先決條件。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祖國的前途命運。提高全民族素質,從兒童抓起。”
並提出:“在2000年要使90%兒童(14歲以下)的家長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兒童的知識。”
這頂目標明確了家庭中的父母們肩負著為國家造就21世紀人才的重任。能否把這一代孩子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人,這是關係到國家是否後繼有人的百年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