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家庭教育指導(1)(3 / 3)

另外,據《中國婦女報》披露,我國南京市一姓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生怕孩子受人迫害,將自己的3個子女從小鎖在家中,不讓他們與外界接觸,長達10多年,致使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語遲緩,與同齡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異很大,近於白癡,因此不可忽視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家教的延續性

家庭教育的另一個特點是連續性。孩子出生後,從小時候到長大成人,大約有2/3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從早到晚,都在直接或者間接地接受著家長的教育。

這種持續的家庭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無論是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地影響教育著子女。這種教育對學生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範,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著人的一生,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因此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長稱為終身老師。

這種綿延不斷的終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往往要延續幾代人,甚至於十幾代、幾十代,而且這種家風往往與家庭成員從事的職業有關。如“杏林世家”、“梨園之家”、“教育世家”等。

同時家風又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學風,學風的好壞也往往延續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如在中國近代,無錫人嚴功增補清未《國朝館選錄》,統計自清順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緒三十年甲辰科,狀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絕者,如蘇州繆、吳、潘三姓,常熟翁、蔣兩姓,浙江海寧陳、查兩姓。

不難看出,家庭教育的連續性往往對人才群體的崛起有著重要影響。這種情況在古代、近代比較突出,而在當代,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需求、待業的增多,人們擇業麵寬,一個家庭中所有的成員不可能都從事同一種工作,但都不乏見到這種情況,也就是有些家庭成員工作中屢屢出現成績、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員違法犯罪接二連三。這都與家庭教育連續性有著很大的關係。

親情的權威性和感染力

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附帶的,主要是指父母等長輩作為教育者,在孩子身上所體現出的權力和威力。與學校的義務教育或者收費的契約教育不同,家庭的存在,確定了父母子女間的血緣關係、撫養關係、情感關係,子女在倫理道德和物質生活的需求方麵對父母長輩有很大的依賴性,家庭成員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決定了父母對子女有較大的製約作用。

因為這股權威性,父母的教育易於被孩子接受和服從,家長合理地使用這一特點,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是很有益處的。對於幼兒來說,尤其是這樣。幼兒在與其他小朋友們玩耍、遊戲中,當出現爭執情況時,往往引用父母的話來證實自己的言語行為是對的,如他們喜歡說:“我爸爸是這樣說的”或“我媽媽是那樣做的”等。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建立的權威性決定著孩子以後如何看待和接受幼兒園學校及社會的教育。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是孩子最先麵臨的一種重要的社會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幾乎體現了社會人倫道德的各個方麵,假如這種關係中形成裂痕和缺陷,那麼孩子日後走向社會,在各種人際關係中就會反映出來。之所以強調父母權威的重要,還因為父母在孩子幼年時代始終扮演著雙重角色:父母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護者,又是人生啟蒙的向導。

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權威樹立的程度。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父母權威的樹立必須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礎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長製上,明智的家長很懂得權威樹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權威的樹立不是靠壓製、強求、主觀臆斷,而是采用剛柔相濟的方法。而不明智的家長,權威越大,對孩子的負麵影響可能更大。

父母雙方在教育子女的態度上首先應協調一致,並相互配合,應寬則寬,應嚴則嚴,在孩子麵前樹立起一個慈祥而威嚴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親情具有感染力。俗話說:“血濃於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關係和親緣關係的渾然天成、密不可分,使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心領神會,以情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