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家庭教育指導(2)(2 / 3)

(3)當注意力不集中時,可到室外跑跑步或做做操,10分鍾左右,使頭腦清楚,提高注意力。

培養子女穩定的學習情緒

家長要提高子女對學習的認識水平,要使子女意識到學習是其自身的需要。認識的逐步提高,有助於子女學習情緒的逐漸穩定,培養子女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麵抓起:

(1)要從小抓起,許多習慣,隻有從小抓起才能成功;

(2)要從點滴抓起,如寫字姿勢要坐端正,握筆姿勢要準確;

(3)家長對學習僅作指導,決不可包辦代替;

(4)家長要不斷提出要求,對子女的學習應勤檢查,勤督促,及時鼓勵;

(5)一旦發現子女有不良的學習習慣,如做作業馬馬虎虎,要及時指出、糾正。

提高孩子的情緒智力

情緒智力又稱為情感智力、情感智慧或情緒智能,英文簡稱EI,是這些年來心理學家探討的一個熱門的話題。那麼什麼是情緒智力呢?

情緒智力可以定義為4個主要的成分:

(1)準確和恰當地感覺、知覺、評價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2)運用情感進行思考的能力;

(3)理解和分析情感,並有效地運用情感的能力;

(4)調節情緒的能力,促進情感和智力發展的能力。

實際上,這個定義強調了情感對智力發展的促進作用,可以使人更加聰明。那麼怎麼樣來促進孩子情緒智力的發展呢?

1.鼓勵孩子表達喜怒哀樂

首先,要教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幼兒的教育中,我們經常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任何時候孩子哭泣都要想方設法立即進行處理,不能讓孩子過長時間地哭泣,所以最好的狀態是希望小孩子能總是保持微笑。實際上,這恰恰不利於孩子的EI的發展,因為這樣一來,孩子就失去了表達除了喜悅這種感情之外的其他類型的感情。

2.要教孩子學會調節自己的

喜怒哀樂。EI很強調情緒對智力發展的積極作用,因而要讓孩子學會調控自己的不良情緒,使其處於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中,促進其智力的進一步發展。在對孩子進行情緒調節方法的介紹上,要注意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采取孩子最能理解和接受的教育方式。

其中,通過舉孩子身上或者身邊的例子來教會孩子調節情緒的方法使用得十分廣泛。例如要讓孩子學會情緒調節方法中的合理情緒化法。合理化情緒法的核心觀點就是個人對一個事情產生的情緒不是事情本身導致的,而是由這個人對該事情的解釋導致的。假如直接給孩子這樣講,孩子肯定不會明白。那麼,就可以通過舉例子來說明這種情緒調節方法。

假如你的女兒念幼兒園,早上睡懶覺,結果上學遲到了,被教師當眾批評了,她覺得心裏很難過,因為感覺在小夥伴前丟了麵子。這個時候你怎樣去教會孩子使用合理情緒化法去調節她的情緒呢?

作為父母,你就應該給她講明這樣一個道理:你難過的原因是你遲到後被教師批評了。那你要想一下,這實際上是告訴你一個道理,即上課要守時。否則,你就會在同學麵前被教師批評。因此,不要再難過了,以後不再睡懶覺,不再上課遲到了,就不會被教師批評了。通過這樣來逐步引導孩子,加上你的耐心和恒心,孩子就會逐漸學會如何去調節自己的情緒問題。所以,其他情緒調節的方法也可采取類似的方式,傳授給孩子。

毋庸置疑,在孩子不能說話之前,哭泣往往很自然地充當了語言的功能。例如孩子需要某樣東西,然而他不能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於是就通過哭泣來獲得父母的關注,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例如幼兒餓了,他會哭;感覺很熱,也會哭。然而隨著孩子的長大,在學會說話之後,哭泣逐漸失去了它原來的功能,變成了另一種表達需要的工具。

例如一個5歲的小男孩,在街上看到一個十分漂亮的玩具,嚷著要買。然而玩具的價錢貴得離譜,所以男孩的父母都不願意給孩子買。於是,這個男孩哇哇大哭起來。這個時候,通常的父母會怎麼做呢?

表現得最多的行為就是安慰孩子,叫孩子別哭,哄孩子或者幹脆狠下心來,將玩具買了,以此讓孩子破涕為笑。實際上,這極其不利於孩子的情感的表達和EI的發展。因為,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形成一個誤解:哭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手段,而不是在表達一種情感。按理說,這個時候這名男孩子應該感到一種挫折,為表達挫折這種感情而進行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