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對待上麵的男孩的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學會置之不理,態度強硬,讓其盡情地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要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監視孩子的行為。直到孩子止住哭聲了,才繼續與孩子進行交流。通過這樣,讓孩子明白哭隻是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而已,而不是實現自己目標的手段。同時,也讓孩子明白生活中是充滿了喜怒哀樂的,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
培養孩子的學習激情
學習上,有一些孩子成績中等,不好也不壞,然而教師和家長都認為,從這些孩子的能力來看,他們完全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成績平平是因為孩子還不夠努力。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遼寧省家庭教育學會理事劉濯源分析指出,這類孩子自身的潛力並沒有得到完全開發,究其原因,是因為缺少激情所致。
他建議家長,假如發現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萎靡不振時,應該和孩子談談人生,幫助孩子樹立理想,引導孩子用努力搭建起一條通往理想的成功之路。
同時,家長也應克服自身的各種消極情緒,在遇到孩子教育問題時,不要指責孩子,也不要怨天尤人,要以身作則,以積極向上的家庭文化來影響孩子。
鼓勵孩子相信自己
對於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來說,越是臨近考試,學習的熱情和效率越高。
但是,另外一些孩子卻截然不同,每次越是臨近考試,越是缺乏信心,甚至產生緊張、恐慌,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對於這樣的孩子來說,幫助他們重拾自信才是提升成績的關鍵。
遼寧省家庭教育學會理事、教育學家劉濯源指出,家長應多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肯定;在此基礎上,幫助孩子尋找方法,讓孩子能夠體驗到進步、成功的快樂,而不要使用懷疑、警告的語言來打擊孩子的信心和熱情。幫助孩子建立起自信,當孩子克服心理上的恐慌後,提高學習成績自然就不是難事了。
保護孩子自尊心
閑聊時幾個家長說起自己的孩子,這個說我的孩子學了這個特長,那個說我的孩子學的那個特長,好像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天才,都有藝術天賦似的。實際上當然不是這樣。
對於少部分的孩子來說,確實具有某些方麵的天賦,不學習、不挖掘就是浪費。而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被父母生生的埋進各色特長班裏,不是發展,簡直就是在被摧殘。
總歸起來的原因,都是家長的虛榮心在作怪,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學特長被別人家的孩子比了下去,沒有了炫耀的資本,可是疼愛孩子的家長想過沒有,你們付出的何止是金錢?同時你也傷害了一個孩子,也傷害了自己。
有一本書《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裏麵有不少故事值得家長借鑒。其實讓孩子隻學一個自己喜歡的特長,比你強迫孩子學習一大堆不喜歡的特長要有意義和積極得多。讓孩子學習那些他們其實並不喜歡的特長,簡直是要了他們的命,你用心看看孩子走進特長培訓班,然而他們真正的心放在上麵了麼?
實際的情況,不就是當你離開孩子的視線的時候,他根本是為了應付而應付,也就更談不上學了,與其這樣浪費家長的時間和金錢,還不如就選一樣孩子感興趣的,這樣學才有動力。
許多家長習慣把自己的孩子和身邊親友的孩子相比較,得出其他孩子在某些方麵優於自己孩子的結論,並不斷將這樣的結論向孩子滲透,對孩子提出“超過他們”的要求,希望以此來激勵孩子進步。
劉濯源指出,實際上這樣的方法並不適用於每個孩子,甚至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引起他們自暴自棄。自尊心是一個人求上進的動力之源。許多孩子因為父母頻繁不當的激勵而自尊心受損,成為狂躁或怯懦的人,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僅可以幫助孩子以正確的態度來麵對學習,更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家長對孩子的迂回戰術
有位家長,女兒某次期末考試考得不好。說實話,家長心裏也挺失落的。雖然家長極力裝作毫不知情,還是能明顯感到孩子的情緒低落。
考慮到學校就要放假了,學習任務也不重,就讓孩子反思兩天。家長一麵琢磨,一麵苦苦尋找談話的切入點,避免讓孩子難受。
終於有一天吃晚飯時,父女倆難得看了一集電視連續劇《長征》,講的是毛澤東在長征路上,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氣貫長虹,指揮若定。
父親就問:“毛澤東寫過一首詩叫《長征》,我記不下來了,你還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