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家庭教育指導(4)(2 / 2)

家庭做好這方麵的工作,有助於安定小家庭和環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有了健康的細胞,才能有健全的機體;細胞有病,就會導致機體發病。“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觀點就是這個道理。為此家長做好優化兒童心靈的工作對安定社會、安定國家功在千秋。

總之,作為家長要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地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情緒應用:激將法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俄國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排一場話劇時,女主角因故不能參加演出,出於無奈,他隻好讓他的大姐擔任這個角色。可他的大姐從未演過主角,自己也缺乏信心,因此排演時演得很糟,這使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非常不滿,他很生氣地說:“這個戲是全戲的關鍵,假如女主角仍然演得這樣差勁,整個戲就不能再往下排了!”這時全場寂然,屈辱的大姐久久沒有說話,突然她抬起頭來堅定地說:“排練!”一掃過去的自卑、羞澀、拘謹,演得非常自信、真實。斯坦尼期拉夫斯基高興地說:“從今天以後,我們有了一個新的大藝術家。”

美國的笛福森,45歲以前一直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銀行小職員。周圍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毫無創造才能的庸人,連他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但是,在他45歲生日那天,他讀報時受到報上登載故事的刺激,遂立下大誌,決心成為大企業家。從此,他前後判若兩人,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頑強毅力,破除無所作為的思想,潛心研究企業管理,終於成為一個頗有名望的大企業家。

事情非常明顯,假如不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發火使他的大姐受到刺激,積聚在大姐身上的表演潛力便不可能迸發出來。同樣,假如不是報上刊載的故事的刺激,笛福森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大企業家。在這裏,刺激起了不尋常的作用。人們常常埋怨社會埋沒人才,實際上,因為缺乏信心和勇氣、自卑、懶惰、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自我埋沒的現象也是相當普遍的。假如我們能多給自己一點刺激,多一點信心、勇氣、幹勁,多一分膽略和毅力,就有可能使自己身上處於休眠狀態的潛能發揮出來,創造出連自己也吃驚的成功來。

情緒應用:逆反心理

罰點球是足球賽最扣人心弦的時刻,許多運動員告誡自己不要放高射炮,結果反而射高。馬拉多納等球星認為,罰點球前,先確定要射某個角度,而後毫不猶豫地拔腳就射,這種辦法一般很有效。

有位家長見兒子總不用功,就說:“這首唐詩你不會背吧。”接著自己朗誦一遍,那學生好勝心頓起,下工夫背了2首,果然以後逐漸喜歡學習了。

上述例子告訴我們,人的心理奧妙無窮,你對某人說不要做某事,並采取禁止措施,他反而非要試試不可。例如,你告訴同宿舍同學不準開你的某個抽屜,那麼你不在時反而有人想打開看看裏麵有什麼秘密。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原始本能。許多戀愛男女並不像一些言情小說寫得那麼如膠似漆,但假如家長一反對,反而造成一種“逆反”心理,隻能起反作用。這種情況在各種體育比賽中都屢見不鮮。一名著名選手曾說:“高爾夫比賽不是靠手,而是靠嘴巴。”

在影響情緒的一些談話中,最有效的手段是表麵上裝得很親切,而提出一些所謂“忠告”,也就是想辦法讓對方意識到比賽的禁止事項。譬如,在高爾夫賽場上故意溫和地向打球的對手說:“要是打出去的球半路上向右邊飛的話,會落進池塘”或“這個球離洞這麼近,千萬不要打歪啊”。聽了這些好話,打出去的球不可思議地不是向右飛,就是打歪了,真是“忠言逆耳”。

有經驗的教練在比賽前,從不囉囉唆唆地囑咐這個運動員這樣,警告那個運動員不要那樣,因為那麼做隻會適得其反。

強調注意事項時,對方反而緊張,無法發揮正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