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正確認識退學(1)(1 / 3)

瘋狂的退學

眼看就可以畢業了,蘇楊(化名)卻在這個節骨眼上選擇了主動退學。

“再熬幾個月,不就熬過去了嗎?”很多人對蘇楊在大四上學期的退學舉動十分不解。

就讀於福建某高校的蘇楊,突然覺得待在學校裏學不到什麼有用的東西,臨到退學前兩三周,他變得很暴躁,一點兒小事就和同學大動幹戈。

他覺得沒有辦法控製住自己,“感覺隻要待在學校一天就呼吸不過來”。

與此同時傳來新聞,浙大城市學院80名學生麵臨退學,學校為此設立“西點軍校班”嚴格監管那些學業放鬆、缺乏自律精神的學生,這一事件迅速導致了整個社會的高度關注。

學生考上大學後因缺乏自律、學習放鬆而跟不上學業,引起退學的事還在逐年增多,網絡上甚至出現了“中國退學網”。

退學,看起來很美

雖然網上主張奉行退學行為的“學術意見”頗多,但從實際角度出發,許多人還是對退學提出了“謹慎選擇”的警告,這當中不乏退過學的學生。

許多經曆過退學的學生紛紛表示,退學後的生活遠沒想象中那麼美。

退學後,大家都去做了什麼?這是個重要問題。這項調查顯示,其中大約有1/5的人選擇了學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職業教育,有17%的人立刻開始了創業,有15%準備找工作,也有4%的人選擇在家待著,無所事事。

有的人在退學後,找到了比大學裏更明確的生活目標,經曆雖然坎坷,卻也覺得值得,也有人為此感到茫然。

一位已經退了學的學生說出了真心話:“可能退學後覺得生活符合自己想象的隻占了少數,我退學前想了許多許多,感覺準備得很充分了,可真退了又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虛。”

另一位過來人也告誡說:“還是先考慮好後路之後再做決定吧,社會比學校要現實得多。”

退學網引人注目

ROMA創辦的“中國退學網”也成為有關退學話題議論的陣地。據了解,退學網現在總共有近萬名成員,平時雖然流量不大,但上線數每天基本保持在三四百左右,聚集著一批有相同經曆的人,隻要ROMA在網上發帖征集各版版主,很快就有人回應。

“退學網”稱自己是“教育改革研發基地”、目標是“為人民教育服務”。上麵議論的許多話題直指中國的教育製度,吸引了很多瀏覽者。在退學網裏,特別以退學生互相交流想法的論壇最熱鬧,甚至成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城市退學援助聯盟,在論壇裏,大家爭相把自己的退學經曆、感受與其他人分享。

退學網的成員小王,去年退學後,今年又考進了杭州下沙某高校。他說是偶然情況下得知有退學網的,剛剛退學那陣子情緒比較低落,不知道該怎麼辦,直到通過退學網找到了一些經曆相似的人,心情才感覺好一些。

“在這裏的人,大多是讚成退學的,有這麼一個群體,可以讓我們找到一個心理平衡。另外也可以參考一下其他人在退學後都在做什麼,這樣對自己也是一個啟發。絕大多數退學網的成員都是因為這種想法加入的。”小王說,“網上還有許多沒退學的,因為平時心裏有退學念頭,到網上來抒發一下。”

退學理由越來越另類

退學的原因五花八門:

“學校教學層次不高、學風不好。”

“要上更好的學校。”

……

退學的學生有各自的理由,這種退學行為已經不是個別事件,一股退學風潮在大學的深處湧動。

以往退學,似乎是一個羞於啟齒的話題,因為大多是學生念不下去了、成績不佳才退學。而現在,在搜索引擎裏鍵入“退學”二字,幾十萬條相關信息會告訴你這個話題有多熱,不過人們熱議退學的出發點與以往大大不同,因為這個話題的由頭來自一群因退學而成功的名人。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退學後締造了微軟神話、張非多次退學依然考上清華是其中的代表,他們成了許多退學生的精神榜樣,雖然不一定值得效法,最起碼說明退學不是死路一條。

一個專門為退學學生開設的“中國退學網”也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網站的創始人、退學學生ROMA被眾多媒體爭相報道。與此同時,越來越多退學學生的實際個案也被擺上台麵,有因嫌棄學校主動退學的,也有荒廢學業被學校勒令退學的。在就“您是否支持大學生退學”的一次網絡調查中,有超過70%的網民支持退學。

通過退學網,可以了解許多退學生的情況。從最新一個對退學理由的調查中,記者發現很多主動提出退學的學生,並不因為傳統的成績不好而退學。下沙某高校教務處的教師也告訴記者,她曾碰到過因為和同寢室同學不能相處而退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