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正確認識退學(2)(3 / 3)

我於1985年開始在台灣成名。那時候正趕上我大學畢業要去服兵役,《中國時報》向我約稿,我埋頭畫了1個月,把一套《雙響炮》交給報社,就去了一個很封閉的小島參加訓練。3個月後,父親來信說,時報開始登了,每周3次。

半年後,我回到台北,才知道自己畫的《雙響炮》已經在台灣很紅了。聽很多人說,他們一拿到報紙,先看朱德庸的漫畫專欄,然後才看其他內容。因為有關漫畫作者的消息很少,以至於社會上不免諸多猜測,認為這是外國人畫的。

雖然成了名,但有四五年時間我總是處在彷徨、猶豫中,因為我不能確定自己是否要以畫畫為職業,這之前台灣從來沒有一個專職漫畫家。雖然從小喜歡畫畫,但我隻是把畫畫作為愛好,成名可能是‘瞎貓碰上死耗子’。

有段時間,我邊畫邊想是不是還可以從事別的職業,或者自己可能更適合幹別的。就這樣騎驢找馬,隨著畫漫畫時間的增長,才更深刻地體會到漫畫的精髓,才對自己越來越肯定。我太太也鼓勵我:‘假如台灣能出一個專業漫畫家,那肯定就是你了。’於是我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我天生就是畫畫的。後來就辭掉了報社的工作,專職畫漫畫。

在台灣我是第一個將漫畫人物做成公益廣告的,台灣戒煙公益廣告的主角就貼在每輛出租車的門上;第一個用漫畫來製作商品廣告片;第一個用漫畫形象做信用卡;第一個將商場的雕塑用漫畫形象來做;新加坡有一幅著名的壁畫,三麵牆都是漫畫,那就是我做的。隻要對傳播漫畫有好處的,我都做。因為漫畫的魅力太大了,可用的地方太多了。

到內地後,我發現中國人自己的漫畫市場還很不成熟,米老鼠代表的是美國漫畫,日本人早就有屬於自己的漫畫,而且已經發展了60多年,假如中國人自己的漫畫市場發展不好,外國漫畫進來是很容易的事,而且影響會很大。

我沒給自己定太多實際的目標,我隻有一個模糊的夢想:中國人這麼多,總該有自己的漫畫、自己的漫畫市場,我要創作出中國人自己的東西。”

蓋茨:不愛大學愛電腦

比爾·蓋茨是知名的全球首富,是美國非常有名企業家、慈善家,微軟公司的董事長。他與保羅一起創建了微軟公司。1995~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億萬有錢人排行榜中,比爾·蓋茨連續13年蟬聯世界首富。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軟公司,並把580億美元的財產盡數捐到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福布斯》雜誌2009年3月12日公布全球富豪排名,比爾·蓋茨以400億美元資產重登榜首。

他最近曾在美國國會強調改進美國教育製度的重要性。

蓋茨表示:“有太多的學生在中學畢業時未能掌握一些他們在21世紀的經濟環境中取得成功所需的基本技能,更不用說為大學和職業生涯將碰到的困難做好準備了。”

比爾·蓋茨

學校還有其他好處,例如你遇到的人。2000年,10億美元級富豪史蒂夫·鮑爾默(SteveBallmer)從蓋茨手中接過了微軟首席執行官一職。當這兩位在哈佛上學時,都住在同一幢宿舍樓裏。

有人說蓋茨大學輟學去創業,可見學習與成功是無關緊要的。實際上蓋茨從來都是一個好學上進的青少年。不讀大學並不是不愛學習。

蓋茨少年時候,在外祖母的幫助與指導下,成了興趣廣泛、廢寢忘食的讀者——讀書成了他打發精力的好方式。他十分喜歡他家不遠一個圖書館舉行的夏季閱讀比賽,他總得男孩中的第一,偶爾也會勇奪總冠軍。外祖母意識到比爾·蓋茨在思維與記憶上的潛力,她總是不失時機地激活比爾這方麵的潛能。有時祖孫倆到公園散步,外祖母常會與比爾·蓋茨交流下棋的技術或看某篇佳作,讓比爾尋找更新的下法或表達更獨到精辟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