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著淚說:“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隻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難。

關於團結的哲學課

什麼是團結?讓我們來看看下麵一位成人的一段自述。

大學時候,曾經有位哲學老師向我們闡述團結的定義。當時,老師在黑板上畫了兩個圓形,說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圓滑得滴溜溜的球,要想讓兩個球貼合在一起,也就是想要團結的話,隻能將兩個球各削掉一部分。老師說著擦掉了兩個圓形的一側,這樣就有了接觸麵,兩個圓形就能緊貼吻合了。所以老師告訴我們團結的定義就是雙方都要做出犧牲,削掉你那部分圓滑,否則兩個球是貼合不上的。

後來我去合資公司上班,還念念不忘團結的定義。我所在的業務組有位大姐跟我一起,有天大姐為一筆訂單和我有點不太愉快的爭執。

按規定那位客戶是屬於我的,但是有兩天公司的電腦脾氣不好,將客戶資料弄得丟三落四,等電腦修好時好些我的客戶就易主到大姐的名下。

在我們爭吵時香港老板大手一揮,這筆訂單我就和大姐對半開了。

顯然香港老板不理解團結的真正定義。雖然我和大姐都做出形式上的犧牲,都被削掉了一半,但我倆根本就不可能團結,相反都恨死了對方。我倆都認為自己囫圇完整的利益硬是被對方給瓜分了。那以後我們連對方的影子都不願看到。

兩個月後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小組齊心協力贏得了一個競爭對手的一大筆訂單。慶祝會上同事們都喜氣洋洋,大姐居然也前嫌盡棄地和我頻頻碰杯,大家其樂融融,一派團結友好的歌舞升平之象。

我那天也喝得微醉,微醉中我想到我們的那個競爭對手現在一定很慘。我忽然明白了,在當今,一切講究利益和效益的社會,團結的定義似乎應該修改。因為犧牲我們自己的利益並不能使我們在利益基礎上團結,所以應該是齊心協力打敗別人,從別人那兒切一塊來貼補到我們身上,也就是說在某些時候戰勝別人才能真正促進我們的團結……

想明白這個道理我就趕快翻電話本要給哲學老師打電話,可怎麼也找不到他的電話了。

孤膽英雄的悲哀

有一天,《動物世界》正在播放角馬大遷徙的壯觀畫麵:

隻見在非洲大草原上,上百萬頭的角馬連綿數十裏,它們嘶叫著咆哮著,聲震四麵八方,勢如排山倒海;馬蹄飛揚,卷起了漫天黃沙,蔚成奇觀!

突然電視畫麵上出現與這浩浩蕩蕩的遷徙畫麵極不相稱的一幕:

四隻不懷好意的獵豹正伺機獵殺角馬。它們終於找到了角馬的安全漏洞,發現角馬行進的隊伍比較鬆散,於是就選擇了一頭角馬作為攻擊對象,它們迅速分散開來,分別從四個不同的方向,向這頭角馬迅猛地包抄了過去,生生地將這頭角馬與角馬群割離開來。

角馬遷徙

一隻個頭最大的獵豹用它那強大的雙頜咬住了角馬的腿,任憑角馬拖著它跑,卻死也不鬆口,第二隻獵豹追上來,也死死咬住了這頭角馬的腰部不放,第三隻、第四隻獵豹也分別咬住了角馬的不同部位。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這隻角馬負痛頑強地搏鬥著,雖然在它的身旁,就是同類的百萬大軍,它們中或許有的是聽到了呼救聲,側過頭看了一眼受傷的角馬,雖然也流露出同情的目光,但並未停下腳步;有的或許是自己發現了同伴正在經曆著生死搏鬥,停了下來,看著同伴正在遭受危險卻不知所措,隻好茫然地跟著大部隊呼嘯而去。

這隻角馬由於失去平衡,終於摔倒在地,觀眾的心也為之一緊,心想:可憐的角馬,這下凶多吉少了。可是它並沒有被拖垮了,它不停地反抗著,用頭頂,用角紮,用腳踢,終於尋著機會站立了起來。

但生性好鬥的獵豹不會輕易放棄到手的獵物,它們再次組織了強有力的攻擊,角馬也再次倒在了地上,觀眾的心也完全地被懸了起來,心想:可憐的角馬,這下在劫難逃了,寡不敵眾,會被獵豹這種獨特而殘忍的方法拖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