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現學現用幽默技巧36法(1)(2 / 3)

總之,隻要我們有與物同行的心態,與動物分享同等語言待遇,適當地放鬆自己,調侃自己,就可以享受到別有洞天的樂趣,就會感受到幽默帶給人的愉悅情調。

自相矛盾法

體現幽默藝術的方式很多,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很多人、很多事都洋溢著幽默的氣息。一個賭徒嗜賭如命,他為了從賭場上贏回輸掉的錢財,熬更守夜,孤注一擲,最後連衣服也輸光了。此刻他醒悟過來,發誓戒賭。

他用筆寫上“堅決戒賭”4個字貼在床頭。一天,一位好朋友看到了床頭這條誡示後,嘲諷地問:“你真的戒賭了?”

“真的!”

“我不信。”

“不信?”賭徒睜著一雙布滿血絲的眼睛,大聲說,“咱們賭3瓶威斯忌酒!”這裏,用自相矛盾的方式展示了幽默的藝術,取得了鮮明、強烈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人們為了表達意思的完整,做到無懈可擊,說話往往避免自相矛盾。然而,邏輯上的自相矛盾,有時卻能產生幽默的趣味和藝術,因為幽默的藝術化恰恰是從邏輯上不通的地方開始的,這不通的邏輯作為一種結果引起人們的震驚,推動人們去想象它的原因,而這原因往往是十分有趣的。夜校正在上課,突然停電了。

黑暗中,老師對同學說:“停電了,我們無法繼續上課,請同學們稍候,電鈴一響就放學。”

明明停電,可還要等電鈴響,幽默的效果油然而生。

自相矛盾的幽默法在自我解嘲時也可以發揮作用:

一個被判死刑的罪犯,在行刑前問刑警:“請告訴我,現在幾點了?”

刑警嗬斥道:“死到臨頭,問時間幹什麼?”

犯人答道:“這可是我的終身大事,記住這個最有意義的時間,對我來說十分必要。”這位犯人似愚卻智、令刑警啼笑皆非的回答使得幽默的藝術性展露無疑。

當然,自相矛盾也有純攻擊型的,其特點是把矛盾的不相容性以誇張的形式突出出來,以顯示其荒謬性,來批評某對象。比爾:“昨天的畫展我隻看了你畫的那幅。”

威廉:“謝謝。”

比爾:“別客氣,因為別人的畫前都擠滿了人。”比爾的話前後矛盾,幽默從中而生。但這攻擊性不是很強,對方如果寬容大度,不過一笑了之。

幽默是門真誠的藝術,是受內心情感的驅使,不可控製地表現出來的。情感的特點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要保證幽默的藝術效果,就要善於抓住對方的“把柄”,然後把它接過來去反擊對方,把他給自己的荒謬的邏輯、語言和行為、不願接受的結論,用演繹的邏輯還給他,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著名童話家安徒生一生很儉樸,戴著破舊帽子在街上行走。

有個路人嘲笑他:“你腦袋上邊的那個玩意是什麼?能算是帽子嗎?”

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邊的那個玩意是什麼?能算是腦袋嗎?”自相矛盾幽默一般是對方攻擊有多少分量,就還擊同等的分量,軟對軟,硬對硬,不隨意加碼,否則就失去了其藝術性。

兩相對照法

生活是和諧統一的,但在內容與形式,願望與結果,理論與實際等方麵會產生強烈的不協調,於是形成了不和諧的對照。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產生幽默,充滿情趣。

兩相對照幽默法的構成方式有兩種:一物兩麵對比,兩物對比。

一物兩麵對比,就是把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麵放在一起議論,加以對照,從而產生幽默效果。一天,鄭老先生邀請一位老友到家裏來,一起泡茶、聊天,並下一盤棋,借以消遣、打發時間。兩個老人一邊聊過去的趣事,一邊下棋;可是一盤棋還沒下完,鄭老先生已經跑廁所跑了3次。鄭老先生第3次上廁所回來後,有點不太好意思,但也很幽默地說:“哎呀,人老了喲!想當年,年輕的時候,尿都可以憋得住,就是話憋不住:現在,變成老頭子了,話倒是很能憋得住,但是尿就是憋不住啊!”鄭老先生通過對照自己年輕和年老的身體變化,表現出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人生軌道上的衰弱與成熟的變化,富有生活哲理,耐人尋味,誘人發笑。在避免尷尬的同時,讓人感到了他的那份智慧。

兩物對比,就是把兩個本質截然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來描述。例如:馮驥才的《神鞭》中,有一段關於中國人和洋人的有趣對比:“三爺不知,洋人和咱們中國人習俗大不相同,有些地方正好相背。比如,中國人好剃頭,洋人好刮臉;中國人寫字從右向左,洋人從左向右;中國人書是豎行,洋人是橫排;中國人羅盤叫‘指南針’,洋人叫‘指北針’;中國人好留長指甲,洋人好留短指甲;中國人走路先男後女,洋人走路先女後男;中國人見親友以戴帽為禮,洋人就以脫帽為禮;中國人吃飯先菜後湯,洋人吃飯先湯後菜,中國人的鞋頭高跟兒淺,洋人的鞋頭淺跟兒高……”在這裏,作者運用了一係列排比式的對比,說明封建社會末期的中國人與洋人的“大不相同”,充滿了幽默風趣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方法製造很多幽默,比如你可以調笑某個缺乏活力的年輕人為“30歲的年齡,60歲的心態”,而讚揚某個精神矍鑠的老人為“60歲的年齡,30歲的心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