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度陳倉法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講的是這樣一個曆史故事:劉邦滅秦後,被項羽封為漢王。在從關中往漢中去時,他聽從張良的計策,沿途燒毀棧道,以表示無意東歸,麻痹項羽。後來,劉邦又表麵上修棧道,卻暗地裏繞道陳倉打回關中,取得了楚漢戰爭的初步勝利。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幽默術就是指表麵一套做法以掩人耳目,暗地裏卻另有打算,明與暗之間的反差給人以不和諧的感覺,從而產生強烈的幽默效果。因為這表麵的一套往往吸引了人的注意力,所以暗地裏的意圖就經常能實現。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關鍵在於“修棧道”,讓對方不能明白你的真實意圖,這樣你才能順利地“暗度陳倉”,實現自己的目的。“修棧道”的目的就是迷惑對方,做得越像,對方越容易上當,你就越能輕易地“暗度陳倉”。我國古時候,有一個縣官很喜歡附庸風雅,盡管畫術不佳,但興致很大。他畫的虎不像虎,反而像貓。並且,他還每畫完一幅作品,都要在廳堂內展出示眾,讓眾人評說。大家隻能說好話,不能說不好聽的話,否則,就要遭受懲罰,輕則挨打,重則流放他鄉。
有一天,縣官又完成了一幅“虎”圖,懸掛在廳堂,又召集全體衙役來欣賞。
“各位瞧瞧,本官畫的虎如何?”
眾人低頭不語。縣官見無人附和,就點了一個人說:“你來說說看。”
那人戰戰兢兢地說:“老爺,我有點怕。”
縣官:“怕,怕什麼?別怕,有老爺我在,怕什麼?”
來人:“老爺,你也怕。”
縣官:“什麼?老爺我也怕。那是什麼,快說。”
來人:“怕天子。老爺,你是天子之臣,當然怕天子呀!”
縣官:“對,老爺怕天子,可天子什麼也不怕呀!”
來人:“不,天子怕天!”
縣官:“天子是老天爺的兒子,怕天,有道理。好!天老爺又怕什麼?”
來人:“怕雲。雲會遮天。”
縣官:“雲又怕什麼?”
來人:“怕風。”
縣官:“風又怕什麼?”
來人:“風又怕牆。”
縣官:“牆怕什麼?”
來人:“牆怕老鼠,老鼠會打洞。”
縣官:“那麼,老鼠又怕什麼呢?”
來人:“老鼠最怕它!”來人指了指牆上的畫。
新來的差役沒有直接說縣太爺畫的虎像貓,而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通過環環相扣的“怕”字拐彎抹角地達到了批評的目的。這種“修棧道”與“度陳倉”之間的反差,迸射出了幽默的火花,讓人開懷一笑,在笑聲中,心情豁然開朗。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幽默術在生活中隨時都可以運用,如你要稱讚別人歌唱得好,並標榜一下自己時,就可以說:“你唱歌真棒,差一點可以趕上我了。”別人聽了一定會笑。你呢?借“你唱歌真棒”明修棧道,用“差一點可以趕上我”暗度陳倉,既稱讚了別人,又標榜了自己,還令人大笑,一舉三得,這樣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難得糊塗法
在一些意外的場合,常常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處理不好,著實使人尷尬萬分。此時要化解難堪的局麵,不妨假裝糊塗一些。
莎士比亞在其著作《第十二夜》中,讓主人公薇奧拉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因為他很聰明,才能裝出糊塗人來。徹底成為糊塗人,要有足夠的智慧。”特殊場景中的假裝糊塗,其實是一種機智的應變。難得糊塗法的妙處在於真則假之,假則真之,正話反說,反話正說,先是迷惑對方,然後大家都能體麵地從困窘中“拔”出來。
有時,假裝糊塗很難在複雜的場合出奇製勝,這就要求在一些場合,要對自己的“糊塗”來一個聰明的注腳。保羅正在路上走著,忽然竄出一個強盜,用手槍對著他說:“要錢還是要命?”
“你最好還是要我的命吧!”保羅說道,“因為我比你更需要錢!”這裏,保羅的上半句回答顯得很糊塗,遇上歹徒,恐怕誰也會保命的,可是,其實後一句才點出真意。
偷換概念法
幽默的思維並不完全是實用型的、理智型的,它主要是情感型的。而情感與理性是天生的一對矛盾,對於普通思維是破壞性的東西,對於幽默感來說則可能是建設性的成分。 老師:“今天我們來教減法。比如說,如果你哥哥有五個蘋果,你從他那兒拿走三個,結果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