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現學現用幽默技巧36法(7)(2 / 2)

這種方式主要用於調侃,在相聲中常見。如下段相聲:乙:你有什麼菜嗎?

甲:涼菜有狼心狗肺,鼠肚雞腸,提心吊膽,抓耳撓腮。

乙:吃完了我非中毒不可。熱菜有什麼?

甲:給您殺了一隻呆若木雞,蒸了一條緣木求魚,熬了一鍋行屍走肉,煮了一碗通宵達旦,紅燒虎背熊腰,清燉馬失前蹄。這則相聲極盡斷“詞”取義之能事,表麵聽來簡直是胡說八道,可聽過之後,誰不捧腹大笑呢?

下麵我們再看看把人名、藥名、書名、影片名聯到一起的方式。在一家中藥鋪,門上有一對聯,全是藥名:

白頭翁,持大戟,跨海馬,與木賊草寇戰百合,旋複回朝,不怕將軍國老。

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蓯蓉出閣,宛若雲母天仙。對聯中巧妙套用了藥名:白頭翁、大戟、海馬、木賊、草寇、百合、旋複、將軍、國老、紅娘子、金替、銀花、牡丹、芍藥、五倍、蓯蓉、雲母、天仙。巧妙組合,別有新義。

再看下麵一個饒有趣味的歌名大串連:《水手》說要有《勇氣》去麵對困難,《我願意》去享受《一個人的精彩》。風雨過後有彩虹《陽光總在風雨後》。《後來》才明白,自己也可以這樣。春去春又來,《桃花朵朵開》我在這等著你回來。《朋友》一生一起走,《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當》你我老了,站在美麗的夜空下,能否記得當年那美麗的《月半彎》,那個《小眼睛姑娘》?拆合詞語法

將組合得很緊密的詞強行拆開可以打破原有詞義表達的平直,使之“變形”,因而變得生動有趣。看下麵幾例:流浪四方,漂泊不定,一直希望有個固定的家,可是奔波了幾年,一直還是不固不定啊!

他這人風趣詼諧,著實將我們幽了一默。

五年前畢業的當兒,不是早已在師長和同學們麵前——簡直是在全世界麵前,宣稱他要精心構思“創”部大“作”麼?

焦大以奴才的身份,借著酒醉,從主子罵起,直到別的一切奴才,說隻有兩個石獅子幹淨。結果怎樣呢?主子深惡,奴才痛絕,給他塞了一嘴馬糞。

現在不像以前,大膽地幹吧,不會革你的命的!以上幾例中,“固定”、“幽默”、“創作”、“深惡痛絕”、“革命”被有意強行拆開使用,使表達生動活潑,平添情趣。

同樣,將根本不能合成使用的詞硬性湊到一起,也可產生俏皮幽默之感。因為,在語言運用中,每個詞都有固定的含義,有固定的詞性,有固定的搭配對象。這些都是約定俗成的,不能有意打破這種固定配合。否則,就形成不協調,產生諧趣。看以下幾例:他每次回家,總是操起他那塑料普通話喊爹叫娘,弄得父母說他是:“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

有一個小夥子,看到一對青年坐在高高的城牆上談戀愛。他感歎地說:“嗬,這麼陡峭的愛情!”以上兩例,“塑料普通話”、“陡峭的愛情”,都是生硬扭合的表達,其滑稽效果不言而喻。

一語雙關法

巧妙利用詞語的多義現象使其具有雙重含義,達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達效果,這就是雙關法。雙關法的最大妙處在於,你聽著好多是我在說我,或說其他。但你聽得出來,實際是在說你。這樣,說者處於主動的位置,任意地指桑罵槐,而你卻抓不著明顯的借口去反擊,隻有承受,吃啞巴虧。

雙關可以用來抨擊時政。有一次,魯迅的侄女問他:“伯父,你的鼻子怎麼又扁又平?”

魯迅回答說:“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侄女不解。魯迅進一步說:“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麼?”魯迅巧借詞語的多義性,一語雙關,抨擊黑暗的社會,暗諷時政,可謂辛辣。

雙關法還可以用來嘲弄壞人。鄭板橋年少聰穎。他家鄉有個財主十分霸道,人們在路上見到他都得叩頭,讓路。鄭板橋決定治一治財主。他同給財主喂驢的孩子商量好,每天背著財主,向驢鞠個躬就打一下驢,再鞠個躬又再打一下。後來,隻要鄭板橋向驢鞠躬,驢就驚跳起來。

一天,鄭板橋見財主騎驢過來,衝著驢子就鞠躬,驢子亂蹦亂跳,把財主摔倒在地上,磕得鼻青眼腫。過了幾天,財主又騎驢出門,鄭板橋連忙迎上去鞠躬,驢子又驚得亂蹦亂跳起來。財主急忙下驢,哭笑不得地說:“你小小年紀就這樣知禮,實在難得,以後就免了你的禮吧。”小板橋高興地說:“那我還得謝謝你這條驢呢?”說著就要給驢鞠躬,財主慌忙說:“不必!不必!”鄭板橋巧用雙關,諷罵財主,痛快淋漓,又令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