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這一激,果然有效,《三國演義》中形象地寫了激將後的效果。“周瑜聽罷,勃然大怒,他離座指北而罵:‘老賊欺吾太甚!’孔明急起而止之曰:‘惜單於屢侵疆界,漢天子以公主和親,君何惜民間二女乎?’瑜曰:‘公有所不知,大喬是孫伯符將軍之婦,小喬乃瑾之妻也。’孔明佯作驚恐之狀,曰:‘亮實不知,失口亂言,死罪死罪!’瑜曰:‘吾與老賊勢不兩立。’孔明曰:‘事須三思,免致後悔。’瑜曰:‘吾承伯符寄托,安有屈身降曹之理?適才所言,故相試耳。吾自離鄱陽湖,便有北伐之心,縱刀斧加頭,不易其誌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早晚拱聽驅策。’”
諸葛亮激周瑜,是以曹操欲得二喬的事,使周瑜產生屈辱心理,這位堂堂的兵馬大都督經受不了這羞辱的一激,竟離座指北而罵,一時忘了和諸葛亮耍小心眼,下定了抗曹決心,而且不再擺架子,反過頭來求孔明“助一臂之力”。
諸葛亮智激黃忠
激將法可有多種形式,最常用的是明激法和暗激法。
明激法是直接貶抑對方,刺痛對方,促使對方振奮起來,從而使對方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上例諸葛亮智激周瑜便是明激法。暗激法是通過褒揚第三者的方法,間接地貶抑對方,從而引發對方的自尊心理的不平衡,產生超越第三者的心理,諸葛亮智激黃忠采用的便是暗激法。
曹軍將領張郃率重兵攻打葭萌關,守關將領擋不住,連忙向成都告急。劉備聽到了這消息請軍師來議。孔明聚眾於堂上,問:“今葭萌關緊急,必須到閬中招回張飛,方才能打退張邰。”法正說:“張飛屯兵彙口,鎮守閬中,也是緊要的地方,不可招回,隻能在帳中將內選人破張邰。”孔明笑著說:“張邰是魏國的名將,非等閑之輩,除非張飛,無人可擋。”
孔明一個勁地褒張飛,讚張邰,黃忠卻沉不住氣了,說:“軍師為什麼輕視眾人呢?我雖不才,願斬張郃首級,獻於麾下。”孔明說:“漢升雖勇,但怎奈年老,恐非張邰對手。”黃忠聽了,白發倒立說:“我雖然老了,兩臂尚能拉三石之弓,渾身還有千斤之力,豈有不足與張郃對敵的道理。”孔明說:“將軍年近70,如何不老?”
黃忠健步下堂,取架上大刀,轉動如飛,壁上硬弓接連被他拉斷兩張。孔明說:“將軍要去,誰為副將?”黃忠不服老,說:“老將嚴顏,可同我去,但有疏忽,先砍下我這白頭。”
明激是正麵地貶抑對方,傷人很重;暗激法間接地貶抑對方,同樣也能起到好的激將效果。
從效力上看激將法還分正激法和負激法。正激法產生積極情感、積極效果,負激法產生消極情感、消極後果,故而使用激將法要注意掌握一個度。沒有一定的度,激將法收不到應有的效果;超過限度,不僅不能朝預期的方向發展,還有可能使對方自甘墮落,破罐子破摔。
激而無形
這種方法沒有直露的、明顯的相激之話,卻能使對方不知不覺地朝自己的預期方向發展。英國陸軍反間諜部隊的高級軍官伯尼·費德曼被德軍抓獲,為了讓他投降,德軍軟硬兼施,全無效果。於是他們讓他到德國初級間諜幹部學校去,讓一個錯誤百出的人當老師,讓這位高級軍官當學生,坐在下麵聽講。在一竅不通的“老師”麵前費德曼忍無可忍,站出來糾正“老師”的錯誤,結果德軍巧妙地掌握了英美的諜報情況。這種激將法激而無形,更隱蔽、更經濟,也更巧妙。
激將法往往是以貶抑對方的形式出現的,激發出來的結果往往是一種維護自尊的心理和激情,這種心理是可貴的,十分重要的。沒有自尊心理,就沒有奮發向上的勇氣和精神,但光停留在這種心理狀態上還不夠,而且也不能持久,還必須進一步引導他走上正確的軌道,樹立起正確的人生目標。如此對方的激情才能持久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