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幫老教師放包袱
1952年,陳賡從朝鮮回國後,擔任了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隨著學院的迅速籌建,數以百計的學有專長的老教師陸續調來學院。陳賡把老幹部和老教師當做學院的兩根支柱,經常教育軍隊老幹部,要尊重、團結知識分子一道工作,注意同教授們交朋友。
有一天陳賡專門召集老幹部、老教師一起參加會議。在會上,他先講述廉頗、藺相如將相和的故事,然後對大家說:“工農老幹部和知識分子相結合,才能實現國防現代化。”陳賡號召教授、專家做學院的主人,在政治上,陳賡對教授、專家十分信賴,對他們的情況非常了解,做到用人不疑。他常說:“社會關係複雜一點不怕,隻要清楚。”
有一次,學院保衛部門反映:有個教員是台灣國民黨某大員的妹妹,不宜留校工作。陳賡說:“她確有個哥哥是國民黨的要員,可是她還有個哥哥是我們黨的中央委員。她沒有跟國民黨的哥哥跑到台灣去,卻跟共產黨的哥哥留在祖國大陸,不正好說明她是進步的嗎?”保衛部門的同誌終於被說服了。
有些高級知識分子由於社會關係比較複雜,曆次運動中常因此受到衝擊,心有餘悸。陳賡就親自找他們談心。他懇切地說:“你們曆史上有什麼問題,有些什麼社會關係,把它講清楚就是了。放下包袱,好好工作。難道你們的社會關係還有我複雜?我家裏是大地主,我給蔣介石當過副官,還背過蔣介石,救過他的命。問題不在於同蔣介石有沒有關係,而是在於同蔣介石是什麼關係,不要把過去的社會關係當做包袱。”
還有不少高級知識分子,背上了“剝削階級家庭出身”的包袱,對改造思想失掉信心,對於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陳賡就開誠布公地向他們講解黨的“有成分論,但不唯成分論,重在表現”的政策,還用自己親身經曆的事例啟發大家:1927年發生“馬日事變”時,在湖南長沙屠殺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的國民黨軍隊的團長許克祥,也是湖南湘鄉人,老家距離陳賡家隻有幾裏路。許克祥家裏原來很窮,他的父親是個碓匠(專做舂稻子用的碓),在鄉裏走街串巷謀生,每年夏、冬二季,都要到陳賡家裏幹活。陳賡說:“由於選擇的道路不同,我這個大地主的兒子成了共產黨員,他這個窮苦家庭出身的人卻成了反革命分子,一個人的階級立場是可以改變的。關鍵在於你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樹立什麼樣的世界觀!”
幽默詼諧術
【心理戰術】
以表麵滑稽詼諧,實則嚴肅的態度,製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使對方在笑聲中領會自己的意圖,進而放鬆對立情緒,接受自己的觀點,這也是說辯者常用的一種心理戰術。
林語堂說:“凡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鑒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內心靜默的領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顯露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經典案例】
莊子見魏王
莊子穿著打了補丁的大布衣服,用一綹麻繩捆住破了洞的鞋子,去見魏王。
魏王說:“怎麼先生這麼潦倒呢?”
莊子說:“這是貧困,不是潦倒啊!一個士人,有道德而不能實踐,才叫潦倒。衣裳壞了,鞋子破了,這是貧困,而不是潦倒。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生不逢時啊!您就沒有見過善於騰躍的猿猴嗎?當它生活在楠、梓、樟這樣高大挺直的喬木之間的時候,騰挪跳躍,儼然是林中之王;即使後羿、逢蒙那樣的射手也不敢輕視它啊!等到它處於荊棘叢生的灌木叢裏,就隻能行動拘謹,左顧右盼,擔驚受怕了。這並不是猿猴的筋骨變緊了,失去了韌性;而是因為它處境惡劣,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如今我身處昏庸的國君和作亂的國相之間,要想不潦倒,怎麼可能呢?比幹被剖心而死,就是明證啊!”
“放我回家”
隋文帝時,有個善於說笑話的人叫侯白。宰相越國公楊素特愛聽他說笑話。這天,他給楊素說了許多笑話,離開楊府時已是傍晚。誰知剛出府,又碰上楊素的兒子楊玄感。這位公子死纏著侯白不放,非讓他去講笑話。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