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虛實實術
【心理戰術】
抓住對方“先入為主”和“以此類推”的心理,采用“先真後假”或“先假後真”的方法,使對手上當,進而戰勝對手。
和人談話,如果對方一開始就說謊而被察覺,就會以為後麵說的都是謊話。反之,如果一開始對方說了真話並且印象很深,那麼後麵即使說了謊,也往往被認為是真話。現代心理學中稱這是“先入為主”。靈活運用這一效應,就會收到虛實混淆,以假亂真之效。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無中生有,兵不厭詐,是政治、外交鬥爭中慣用的手段。
【經典案例】
甘茂中傷公孫衍
戰國時,秦國相國甘茂,有一段時間憂心忡忡。這是因為秦王突然器重將軍公孫衍,常常把堂堂的相國甘茂冷落在一邊,甘茂對此非常氣憤。忽然有一日,有人對甘茂說,國君要更換相國,候選人就是公孫衍。
甘茂聽了,馬上要求拜見國君,當麵說道:“大王您就要得到有為的相國了,請讓我向您表示祝賀!”秦王聽後吃了一驚,心想:“他怎麼會知道的?”連忙改口道:“你說到哪兒去,我不是把國事都交給你了嗎,哪還需要什麼別的相國呢?”甘茂直截了當地說:“大王您不是想任命公孫衍為相國嗎?”秦王反問:“你這是從哪裏聽來的謠傳?”甘茂略作停頓,說:“咦!是公孫衍將軍自己這樣說的呀……”
秦王張口結舌,無法回答。心想:“公孫衍這個人可真靠不住啊!”不久,公孫衍就被流放了。
秦王因為聽到甘茂前麵的話屬實,就把後麵的謊話也當成實情了。
樹名“善哉”
漢武帝見到一棵樹,連稱好樹,問東方朔它叫什麼名。東方朔也不認識,便按“好”的意思,編個名字,說:“這樹名叫‘善哉’。”武帝將信將疑,暫時把這件事放下了。
過了幾年,武帝又問東方朔這樹名,東方朔也早打聽過了,便回答說:“叫‘瞿所’。”武帝說:“你這個東方朔,原來告訴我叫‘善哉’,騙了我好幾年。你說,是怎麼回事?”
東方朔這才想起幾年前他隨口胡謅的“善哉”來。不過,他很會辯白,說:“這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小時叫駒的,大了叫馬;小時叫雛的,大了叫雞;小時叫犢的,大了叫牛;人也是這樣,小時稱兒,大了稱老。這樹,過去叫‘善哉’,現在該叫‘瞿所’了。”
漢武帝聽了,哈哈大笑,不再追究。
劉蔭樞為民除弊
劉蔭樞是清代康熙年間的一位能吏,他在擔任地方官時,革除了不少弊政,很受百姓的稱道。
一次,朝廷委派他出任贛南道道員(清代省以下,府、州以上的行政長官)。當時,駐紮在贛南的清軍軍紀敗壞,不少部隊私自設卡收稅,肆意對過路行人敲詐勒索,成為當地百姓的一大禍害。劉蔭樞到任後,決心革除這一弊政。然而,如果按官職的高低而論,劉蔭樞地域管轄當地駐軍的總兵,因此革除這項弊政顯然不是下一道公文就能解決的。他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一條妙計。
這一天,劉蔭樞發出請帖,邀請當地的軍政長官到自己的府上來赴宴。請帖發出之後,他又叫過道台衙門裏的兩名辦事人員,要他們一人攜帶布匹,一人攜帶小麥,在中午時分通過城門駐軍設的稅卡,叮囑說:“如果他們收稅,就把布匹與小麥抵押在那裏,趕快回來向我報告。”二人點頭稱是,領命而去。
道台府內會聚著贛南的文官武將,賓朋滿座,杯盤交錯,好不熱鬧。正當大家吃喝到興頭上的時候,忽然有兩個人急匆匆地從外麵走了進來,向劉蔭樞報告說:“大人買的布匹小麥全被抵押在城門的稅卡了。”
劉蔭樞憤怒地說:“城門收稅人太蠻橫無理了,連道台衙門的人買的東西都敢搶奪,就知道他們對老百姓是怎樣的了!”他故意問:“是哪一位稅官敢於這樣胡作非為?”來人回答說:“道台衙門的稅官倒還不敢胡來,隻有駐軍設的關卡無人管束,胡作非為的事都是他們幹的。”這時,劉蔭樞站起身,向坐在旁邊的一位總兵深深行了一禮,說:“駐軍設卡收稅本身就不合法,趁機對過路人敲詐更是錯上加錯。我知道,這些都是您的手下人背地裏幹的,希望您明察秋毫,下令取消這些不法的稅卡。”
這麼一來,在座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到總兵身上,把總兵弄得十分窘迫。他紅著臉,連連點頭稱是,表示同意革除。第二天,總兵發出命令,取消了駐軍在城門設的稅卡。
故弄玄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