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戲要真做。戲是假的,但反擊是真的。因此,這無疑是一場真實的戰鬥,不但要演得像,誘使對方上當,而且要演得真,來真格的,更要演得好,有好的效果。西門豹把巫婆、弟子、三老投入河中,要他們去通知河神改日進行,他的戲演得可真好,隻見他“簪筆磬折,向河立待良久”。而且一演到底,廷掾、豪紳叩頭破額,西門豹見起到了效果,可以停止演戲了,還煞有介事地說:“廷掾起矣!一狀河伯留客久,若皆罷去矣。”

假戲真做,演的是假戲,但演得不像,就失去效果了。

巧於迂回術

【心理戰術】

不直接針對目標,而是采取迂回繞彎的心理戰術,最終又繞回到目標上來,以達成目的。

說辯者的目的是要從道理上征服對方,在一般情況下常常是直插主題。可是如果直線運動受到阻遏,得采取迂回包抄的對策,避開對方的詞鋒,以適應錯綜複雜的情況。這種看來漫長迂回的道路,實際上是取勝的捷徑。

運用這一謀略,要巧於迂回,避實就虛,閃開對方所期待的進攻路線或目標,從看來似乎無關的話題入手,打消對方的戒備心理,再引入我方的正題。

【經典案例】

淳於髡救薛

楚國人攻打齊國孟嚐君所在的封地——薛,齊王沒發救兵,正好大夫淳於髡出使楚國後,經過薛地。孟嚐君以禮相待,並親自到郊外送他,對他說:“楚國人攻打薛地,我已經沒有別的辦法再侍奉您了。”淳於髡點點頭,表示要請齊王發兵救薛。

淳於髡回到了齊國,稟報完畢。齊王說:“您到楚國見到了什麼?”淳於髡回答說:“楚國很貪婪,薛也不自量力。”齊王說:“您說的是什麼意思?”淳於髡回答說:“薛不自量力,在那裏建了給先王的宗廟。楚國攻打薛,薛的宗廟必定不保。所以說薛不自量力,楚國也太貪婪了。”

齊王一聽變了臉色,說:“哎呀!先王的宗廟在那裏啊!”於是趕快發兵救薛,薛地得以保全,孟嚐君得救。

孟子諷齊宣王

孟子對齊宣王說:“假如您的一個臣子把妻子兒女托付給朋友照顧,自己去楚國遊曆,等到他回來,他的妻子兒女卻在受凍挨餓。那該怎麼辦呢?”

宣王說:“這樣的朋友要他幹什麼,和他絕交!”

孟子說:“假如司法官不能正確處理經手的案件,該怎麼辦呢?”

宣王說:“這樣的法官要他幹什麼,撤他的職!”

孟子說:“那麼,一個國家治理不好,又該怎麼辦呢?”

宣王尷尬地左顧右盼,說起了別的話題。

虞卿說趙王合縱

魏國派人通過平原君的關係向趙國請求合縱,談了好幾次,趙王不答應。平原君從宮裏出來遇見虞卿,說:“如果進宮會見大王,請您一定要談談合縱。”虞卿入宮,趙王說:“平原君為魏國請求合縱,寡人沒答應,你對這件事怎麼看?”虞卿說:“魏王錯了。”趙王說:“對,所以寡人不答應。”虞卿接著說:“大王也錯了。”趙王說:“為什麼?”虞卿說:“大凡強國和弱國結盟,共同行事,總是強國得其利,弱國受其害。如今魏求合縱,而大王不答應,豈不是魏國請求受害,而大王卻拒絕受利。所以我說,魏王錯了,大王也錯了。”趙王聽了,當即決定與魏合縱。

觸龍說太後

公元前265年,趙惠文王死,太子丹立,即為孝成王。時孝成王年少,母親趙太後掌管朝政。次年,秦國攻打趙國,一連攻占趙國三座城池,情勢十分危急。趙國無奈,隻好向齊國求救。齊人說:“一定要用長安君(趙太後少子,長安君是他的封號)做人質,方可出兵。”太後不答應,大臣們極力勸諫。太後不耐煩了,對身邊的臣下說:“有人再提讓長安君去齊國做人質的,老婦一定啐他一臉唾沫!”

左師觸龍說他願見趙太後,太後怒氣衝衝地等他來見。觸龍先說自己有腿腳毛病不能快步行走,請太後見諒,接著問候太後的飲食起居,太後的氣消了不少。然後對太後說:“臣有一個兒子名叫舒祺,他年齡最小而又偏偏不成器。臣老而無用了,內心非常憐愛他,希望能安排他當一個宮中的衛士,為保衛王宮出把力。臣想趁自己還沒進棺材之前把他托付給您,親見此事辦成,就幸運得很了。”太後笑道:“男子漢也疼愛小兒子嗎?”觸龍回答說:“比婦人還要厲害。”

太後不示弱,說:“不,婦人更厲害。”觸龍說:“我認為您愛女兒燕後超過長安君。”太後說:“您錯了,不如愛長安君愛得深。”觸龍說:“父母愛自己的孩子,應該替他們作長遠打算。太後送女兒出嫁時,哭哭啼啼,這是因為想到她要離家遠嫁,不覺哀憐她了。嫁過去以後,不是不想念,但是在祭祀時卻禱告說:‘即使想家,也一定不要讓她回來’,這難道不是從長遠打算,希望燕後的子孫後代世世為王嗎?”太後說:“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