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四章 不拘一格,因地製宜(3 / 3)

每天,國內外發生的事情就那麼多。辦新聞的人都認識到傳遞信息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解讀、詮釋信息;短缺的不是值得報道的事件,而是深刻的觀點。

東方衛視提出“誰在說”、“說什麼”和“怎麼說”,而且要在“怎麼說”上大做文章。我以為,“怎麼說”實際上是指報道風格。“海派風格”究竟有什麼特色?在文學、戲曲方麵,我們都能說出個一二三。可是,我覺得,從目前東方衛視的節目來看,風格還不夠明朗,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現在,大家都講究創造品牌欄目、品牌頻道。品牌的最顯著的特征是與眾不同的獨特性。隻有具備了獨特性,欄目、頻道才能和目標觀眾建立起定期約會的緊密關係,才談得上知名度、美譽度、滿意度和忠誠度。達到這一點,絕非一日之功。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東方衛視以更加明白無誤的標識顯現出自己獨特的“海派風格”。

(二)公司運作的思路已經確定,如何運作尚需探索

從材料上看,2003年3月成立了“上海東方衛視傳媒有限公司”。以新聞見長的全衛視頻道采取公司化運作,這可是件新鮮事。

在我國,電視台一直被定位為事業單位,拿政府的錢(經營創收的錢也視為財政撥款),辦公益事業。2004年上半年以前組建的廣播影視集團和廣播電視集團也都定性為“事業性質”。直到2004年6月在“廣播影視體製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總局領導才正式表示,“試點期間,廣電總局將暫停審批事業性質的廣電集團”,原因是“事業性集團已不利於廣電事業、產業的發展,不符合經濟領域運行的規律”。這是政策上的重大變化。不過,對政治性、新聞性強的頻道實行產業化發展試點,限製還是很嚴格的。

目前,各家電視台都在響應中央關於發展電視產業的號召,研究如何按照各自實際情況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產業發展道路。南京廣播電視總台劃出三個頻道,和其他出資人組建股份製公司,按照《公司法》運作。但是,這三個頻道是文體、時尚和生活股市信息頻道,和東方衛視的情況有所不同。

東方衛視傳媒公司既然叫公司,那就是企業。企業講究的是利潤最大化,這和辦公益性事業是有矛盾的,而且矛盾還不小。一個以“新聞見長”的電視機構如何實現企業運作,我覺得,還需要認真探索。

如果問我持什麼態度?我可以明確地回答,我支持探索試驗。從道理上說,廣播電視是第三產業,而作為經營創收大戶的電視台是事業單位。要事業單位搞產業,似乎說不大通,而且電視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掌握若幹頻道,組織節目製作和播出。脫離核心競爭力,搞經營創收,效果究竟如何?恐怕可以打上個問號。問題在於東方衛視是以“新聞見長”的頻道。如何破解這道難題,希望不久能得到一個答案。

2004年,總局公布了兩個排行榜,一個是地方廣播電視的總收入,另一個是地方電視台的總收入。在兩個排行榜當中,上海都是名列前茅。隻是這兩個排行榜隻公布了收入,沒有涉及支出;因此,看不出利潤是多少,利潤率是多少。在我們大力提倡發展電視產業的時候,利潤和利潤率是不可或缺的數字。

希望2004年年底,不但能夠看到東方衛視的總收入的數字,還能看到利潤和利潤率的數字。

上海曆來是出經驗的地方。我在北京期待著不斷聽到好消息。

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這些話既不代表學會的集體意見,更不是經過深思熟慮得出的研究成果。大家把它當作是朋友之間圍爐夜話,我就心滿意足了。

(2004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