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寒風呼嘯,冰冷刺骨。李愬的軍隊走出六十裏,半夜到達淮西軍據守的張柴村(今河南遂平東),迅速出擊,將哨兵和留守人員全部殺死,以防其他敵人得到烽火警示。稍作休息後,李愬派五百人留守當地,以防備敵人朗山(今河南確山)方向的增援。此時,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大風把軍旗都刮破了,馬匹戰戰兢兢,士兵手腳僵硬,眾將疑惑不安,請示李愬行軍的方向。李愬這才告訴眾人:“到蔡州去抓吳元濟!”
張柴村往東南方向七十裏就是蔡州城,自從此地被割據以後,官兵已有三十多年沒到過蔡州,諸將一聽李愬的命令,紛紛大驚失色。然而,李愬軍令如山,催促眾人全速前進。這樣走了70多裏,蔡州城已經遙遙在望了。蔡州城附近有一座鵝鴨池,李愬命令士兵擊打池水,驚動鴨子和鵝,讓它們發出聒噪的“嘎嘎”聲,從而掩蓋住行軍的聲音。就這樣,李愬率領軍隊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了蔡州城下。
李愬命人在城牆上挖出一個個可供踏足的坎兒,率先登城,官軍手起刀落,幹淨利落地解決了守城的淮西士兵,隻留下了打更的人。隨後大開城門,士兵們魚貫而入,進入了蔡州城。
天亮了,雪也停了。李愬率軍攻入了吳元濟的外宅,而吳元濟還在夢鄉之中,絲毫沒有察覺。有個淮西士兵衝入裏屋,向吳元濟告急:“不好了,官軍進城了!”吳元濟睡意未醒,認為是手下謊報軍情,隻是揮揮手說:“一定是囚犯在鬧事吧,等天亮了再收拾他們!”話音剛落,又有士兵來報:“城門被官軍打開了!”吳元濟還是不信:“應該是駐守在外圍的部隊來找我討要過冬的棉衣。”此時,外麵傳來了李愬部隊的號令聲:“常侍(李愬當時的官銜)傳令了!”吳元濟聽到起碼有上萬士兵的回應,這才驚慌失措:“這是什麼常侍,怎麼打到我這裏來了?”這才匆忙穿上衣服登上內城應戰。
吳元濟不甘束手就擒,率領左右親信拚死抵抗。然而外麵戰鬥正緊,飛箭如雨點般射向城樓,李愬的軍隊已經打破了大門,占領了軍械庫。而且老百姓們爭先恐後地背著柴草幫助官軍燒城。激戰到傍晚時分,內城被攻破,吳元濟終於無力反抗,在院牆上向李愬投降。李愬派人將吳元濟用囚車押送京師,向唐憲宗報捷。
征討淮西的戰役曆時四年,耗費巨大,終於因為李愬的雪夜奔襲而一舉平定,留下了一段蕩氣回腸的千古佳話。
【博聞館】
唐代的藩鎮割據
“藩”是保衛,“鎮”指軍鎮,“藩鎮”就是為保衛中央安全而設置的軍鎮。封建朝廷設置軍鎮,本為保衛自身安全,但發展結果往往演變成對抗中央的割據勢力。
唐朝中葉以後,一部分地方軍政長官據地自雄,擁兵自重,出現了不服從中央命令的政治局麵。如唐代“安史之亂”後出現的中央集權削弱、藩鎮強大、互相爭戰的局麵。當時節度使獨攬一方軍政財政大權,他們的職位由子弟或者部將承襲,不受中央政令管轄。到9世紀初,全國藩鎮多達四十餘個,他們互相攻擊討伐,或者又聯合起來對抗中央。
唐代中央政府多次試圖削弱藩鎮,加強中央集權,但收效甚微。這樣的局麵延續了將近兩個世紀,直到北宋初期才結束。後代史家把這種局麵統稱為“藩鎮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