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一行人跑到了馬嵬驛,將士們又饑又累,人人都憋著一口氣。陳玄禮覺得,安祿山之所以能造反,都是楊國忠惹的禍,他一直隱瞞安祿山造反的事,沒敢告訴皇上,所以楊國忠是罪魁禍首。陳玄禮托了東宮的一個宦官李輔國,告訴太子他的想法。太子思前想後,正在那裏猶豫未決。

這時候恰好有二十多個吐蕃來的使者一直沒吃到東西,就攔著楊國忠的馬訴苦。楊國忠也是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幾個士兵見此情形,就大喊一聲,說:“楊國忠和胡人要謀反!”說時遲那時快,這就要取楊國忠的性命,有人射了一箭,正中楊的馬鞍。楊國忠聞聲,連忙逃跑,到西門之內,被士兵趕上,當時就結果了他的性命。禦史大夫魏方進聽聞此事,訓斥道:“你們這幫人怎麼敢害了宰相的性命!”大夥兒也把魏方進殺了。韋見素聽到外麵亂作一團,從屋裏出來,被士兵用鞭子抽打得滿頭流血。大家喊:“不要傷害韋相公!”韋見素這才被救,撿回來一條命。

士兵們把馬嵬驛團團圍住,唐明皇聽到外麵一片喧嘩,問發生了什麼事情。旁邊有人說,楊國忠造反了,士兵殺了宰相。唐明皇拄著拐杖出來慰勞將士,勸大家回去。但是士兵們都不聽,也不動。皇上叫高力士問他們,為何還不回去,陳玄禮說:“楊國忠謀反,他妹妹楊貴妃也不應該繼續侍奉陛下,希望陛下將楊貴妃正法。”唐明皇聞此,說:“我自己會處理的,你們散了吧。”進入驛門,拄著拐杖低著頭,一臉的木然。

過了好些時候,才有大臣韋諤上前進言,勸諫道:“眾怒難犯,陛下的安危就在今日,願陛下速速決斷。”於是叩頭至地,直到鮮血淋淋。唐明皇忍不住求情:“貴妃住在深宮之內,哪裏會知道楊國忠造反的事,還是饒她一命吧!”高力士說:“貴妃確實沒有什麼罪過,但是將士們已經殺了她哥哥,而貴妃每天都在陛下左右侍奉,他們怎麼能夠安心?願陛下好好思量一下,將士安,則陛下安。”唐明皇無奈,隻好命高力士把楊貴妃領到後麵的佛堂之內,賜她自盡。

過了好一會兒,楊貴妃的屍首才被抬到院子裏,唐明皇叫陳玄禮等人來看。陳玄禮等人脫下鎧甲,磕頭謝罪。皇上說,通報各級將士這個消息吧。陳玄禮三呼萬歲,再拜而出,於是整頓隊伍繼續出發。

馬嵬驛裏發生的故事有著非常引人入勝的魅力,在唐代就成為小說和詩歌表現的題材,其中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白行簡的《長恨歌傳》都以此為素材進行了藝術再創作,直到宋元明清,這個題材仍舊在戲曲小說中常見。

【博聞館】

雨霖鈴

《雨霖鈴》,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雨霖鈴慢》。相傳唐明皇入蜀時,剛來到斜穀,雨水一連下了十幾天也不見停。唐明皇正在思念楊貴妃,在棧道之中聞得鈴聲,於是作了一首《雨霖鈴》的曲子,來寄托他的哀思。這時候隨從唐明皇入蜀的樂師隻有張野狐一人,他善吹篳篥(古代管樂器的一種),此曲遂傳於世。該曲曲調哀婉動人,為人傳誦。宋代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淒切)最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