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壓抑的狀態(1 / 3)

本能衝動會經曆一種變化,就是遇到障礙,其目的是使這種衝動無效。在一定的條件下這種衝動會進入被壓抑的階段,我們現在就對這種條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如果起作用的是一個外部刺激,那麼逃避顯然是一種合適的補救辦法,但本能是無法逃避的,因為自我無法躲避自己。以後會發現,根據判斷做出的拒絕(譴責)是反對衝動的良好武器。壓抑是譴責的早期階段,介於逃避與譴責之間,在進行精神分析研究之前是無法描述這個概念的。

要從理論上推導出壓抑的可能性並非易事。為什麼本能衝動會遭受這樣的命運?顯然,它發生的必要條件是,本能若達到目的就會產生“痛苦”而不是快樂。但是我們無法很好地想象這種可能性,因為不存在這樣的本能。本能的滿足總是令人愉快的。我們必須假設存在某些能把滿足的快樂變成“痛苦”的環境和過程。

為了更好地定義壓抑,我們可以討論一些與本能有關的其他情形。外部刺激有可能變成內部的,例如身體器官的耗損和毀壞會導致新的長期興奮和增強緊張。於是這種刺激就和本能非常相似。我們所體驗過的肉體痛苦就是這種情形……

肉體痛苦的例子也太含糊了,對我們的目的沒有太大的幫助。我們假定有一種本能的刺激是得不到滿足的,例如饑餓,它保持著需要狀態並將變得如此緊迫,以至除了采取適當的行動使其得到滿足外,別無他法。在這種情況下,與壓抑毫無關係。

因此壓抑並非衝動得不到滿足而增強到無法忍受的程度的基本後果。生物為對付環境而使用的這種自衛武器必須在其他的聯係中進行討論。

我們不要把自己局限在精神分析的臨床經驗中。我們會看到受壓抑的本能完全可能得到滿足,而且這種滿足本身總是令人快樂的。但是它與其他的要求和目的並不一致,因此它在心理的一部分引起快樂,卻在其他部分引起痛苦。我們看到壓抑的條件(就是避免“痛苦”的元素)將獲得比滿足的快樂更大的力量。而且關於移情神經症的精神分析經驗迫使我們得出結論,壓抑最初並不是一種保護機製,而是在意識與無意識之間形成明顯區別後才做到這點。壓抑的實質在於拒絕以及把某些東西排除在意識之外的機能。這種關於壓抑的概念得到下述假設的補充,心理結構達到這一階段之前,本能所發生的其他變化,例如走向反麵和返回主體承擔了控製本能衝動的任務。

看來,壓抑與無意識在很大程度上是聯係在一起的,我們必須更加深入地探索壓抑的本質,直到對心理的各種結構和從無意識分化出的各種意識有更多的了解。隻有做到這一點,我們的任務才是把它們綜合在一起,並描述我們在臨床實踐中注意到的壓抑的某些特點,我們甚至要不加變動地重複在其他地方已經說過的那些話。

我們現在有理由假設一種原始的壓抑,這是壓抑的第一階段,即拒絕代表本能的心理概念進入意識。它伴隨著病態摯戀。這種概念化代表以後保持不變,本能則始終依附於它。這是因為無意識的某些性質,我們以後再談。壓抑的第二階段是真正的壓抑,它與被壓抑的本能知覺的心理衍生物有關,或是這樣的一連串思想,它們在其他地方產生並通過聯想聯係在一起。說到這種聯想,這些觀念經曆了與原始壓抑同樣的命運。因此真正的壓抑實際上是一種後驅逐,而且隻強調意識對於被壓抑東西的拒絕作用是錯誤的。我們還應考慮到,最初被壓抑的東西對於它能與之建立聯係的任何東西都是有吸引力的。如果沒有結合力,如果沒有一些已經被壓抑的東西準備同化那些被排斥到意識之外的東西,那麼壓抑的傾向就很可能不起作用。

對精神性神經症的研究使我們看到了壓抑的重要效果,由於這種影響,我們傾向於過高地估計它們的心理內容,而且容易忘記壓抑並不妨礙本能的知識繼續存在於無意識之中,並進一步組織起來,進一步衍生和形成結構性聯係。壓抑確實隻涉及本能代表與意識這個心理係統的關係。

精神分析表明,還有其他一些東西對於理解壓抑在精神性神經症中的影響有重要作用。例如,它表明,如果本能知識受到壓抑而不再受意識的影響,就會發展成難以覺察、極為豐富的形式。它像真菌一樣在黑暗中分叉,並采取極端的表現形式,它轉譯和揭示的意義對神經症患者不僅是陌生的,而且是恐怖的,因為它們反映了本能的、異常的、危險的力量。本能的這種力量的錯覺是由於它在幻想中不受阻礙地發展和壓製造成實際滿足欠缺的後果。後一種後果與壓抑有密切關係,並為我們尋找它的意義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