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從另一方麵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壓抑禁止原始壓抑的所有衍生物進入意識的假設是不正確的。如果這些衍生物離開被壓抑的本能知覺足夠遠,那麼不管是因為改裝的過程還是由於間接聯想的原因,都可以自由地進入意識……
我們無法給出一般性的規律,說明要使意識的抗拒失效,必要的改裝程度和遠離的程度究竟有多大。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一種微妙的平衡,我們還不知道它的作用原理,但從它的作用方式推論,這是關係到無意識精神發泄的強度問題,超過這一限度就會使滿足瓦解。因此,在每一種情況下,壓抑的行為都處於高度專門化的狀態,被壓抑的東西的每一種衍生物都有其特殊的命運,稍有改裝就會改變整個結果。從這種關係裏可以理解,人們特別偏愛的那些對象與人們最憎惡的對象起源於同樣的知覺和經驗,它們之間的差別最初隻是由於細微的變化。確實,正如我們在物戀對象的起源中發現的那樣,原始的本能知覺可以一分為二:一部分受到壓抑,另一部分則被理想化,而這兩者是緊密相關的。
增加或減少改裝的程度會產生相反的結果,也就是說,通過條件的變化可以產生快樂與“痛苦”。為了引起心理能力作用的變化,使通常引起“痛苦”的作用,也能引起快樂,就需要特殊的機製,每當這種機製對本能知覺的壓抑起作用時,通常的排斥就廢除了。在這些機製中唯一有待深入研究的是玩笑。一般來講,壓抑的排除隻是暫時的,它很快可以重新建立起來。
但是,由於對於這類現象的觀察,使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壓抑的一些更為深入的性質上去。正如我們所闡述的那樣,它不僅是可變的、專門化的,而且是非常活潑的。不能把壓抑的過程看得一成不變,它的結果也不是永恒的,好像活的生物一經殺死就再不能複活;相反,壓抑需要持續地耗費能量,一旦這種能量中斷,那麼壓抑的維持就會受到威脅,就需要采取新的壓抑行為。我們可以設想,被壓抑的東西,不斷受到來自意識的拉力,平衡則靠相反方向的持續壓力保持。然而保持壓抑就必須持久地消耗能量,而經濟地解除它則意味著節約。壓抑的活動性有時也表現在睡眠時的心理特點中,隻有睡眠才使做夢成為可能。醒來時,夢中受到壓抑的精神發泄就再次產生。
最後,我們不能忘記,歸根結底,當我們說一種本能衝動被壓抑時,我們對它隻說出了極少的一些性質。隻要不對壓抑抱有成見,就可以在許多不同的條件下發現衝動。它可以是不活動的,就是說以非常低的能量發泄,或者發泄的程度(以及由此產生的活動能力)是可以變化的……(被壓抑的本能的)衍生物隻要有少量的能量,就可以不受壓抑,雖然就它的內容性質而言,會引起與意識控製之間的衝突。對於這種衝突,量的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旦一個念頭的冒犯超過一定量的限度,這種衝突便成為現實,正是這種觀念的活化導致它受壓抑……
迄今為止,我們討論了對本能知覺的壓抑,由此我們懂得了,一種觀念或者一組觀念是以一定的附屬於本能的心理能量(性欲本能,興趣)進行發泄。臨床的觀察迫使我們進一步分解那些迄今為止被認為是統一體的東西,因為它告訴我們,除觀念外,還應該考慮其他的本能知覺,這些其他元素所受的壓抑與觀念所受的壓抑完全不同。我們用情感負荷這個術語來表示心理知覺中的其他元素,它代表本能中脫離觀念的一部分,並根據它的量找到相稱的表達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它可以作為情感而被知覺觀察。在描述壓抑時,我們從這一點出發就可以知道受壓抑的觀念的命運,它們脫離了依附於觀念的本能能量而受到壓抑……一般來講本能的概念化知覺受到壓抑會產生下述影響,如果它以前存在於意識之中,就會從意識中消失,如果它正要進入意識,就會退回去……
當我們粗略地考察通過精神分析所作的觀察,可以看到在本能知覺中的定量因素的命運可以是三種之一:要麼本能完全被壓抑,找不到任何痕跡;要麼以偽裝的情感出現,帶有一種特殊的情調;要麼轉變成為焦慮。對於後兩種可能性,我們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向情感的轉化上,特別是轉化成焦慮,這是屬於本能的心理能量的情感,是本能可能發生的一種變化……
如果我們把觀察局限於它對本能知覺的概念部分作用的結果,那麼就會發現一般的壓抑會產生一種替身形成,這種替身形成的機製是什麼呢?我們是否必須在這兒區分幾種機製呢?而且,我們知道,壓抑會留下症狀。也許我們可以把替身形成與症狀形成看成一致的過程。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形成替身的機製是否與壓抑一致呢?正如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那樣,兩者很可能大相徑庭,即壓抑本身無法形成替身和症狀,但是後者構成了恢複被壓抑的東西的標記,它們存在於不同的過程之中。看來在考察壓抑的機製之前最好先考慮一番形成替身與形成症狀的機製……我可以預言,(1)壓抑的機製實際上與形成替身的機製不一致;(2)有許多不同的替身形成機製;(3)不同的壓抑機製至少有一點是共同的:都是收回能量的發泄(如果關係到性本能,那就是撤回性欲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