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可移置的能量是失去性能力的力比多,就可以把它也描述為被升華了的能量。因為它幫助建立了那種統一性,就統一的傾向而言,這是自我的特殊性質仍然保持著愛欲的主要目的——統一和結合的目的。假如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把思維過程在這些移置作用中加以分類,那麼,思維活動的工作能量也要由被升華了的性動機力量中得到補充。
升華作用可以通過自我的調解而有規律地發生。自我對付本我的第一次對象——貫注,是通過把從中接收的力比多納入到自身之中,並把它結合到靠認同作用產生的自我矯正中實現的。把性欲力比多轉變為自我力比多當然包括放棄性目的,即失性欲化。這在任何情況下,都表明了在自我和愛欲的關係中自我的一個重要功能。自我由此從對象貫注中獲得力比多,而把自身作為唯一的戀愛對象,並使本我的力比多失去性能力或使力比多升華。自我的工作和愛欲的目的相反,它使自身服務於相反的本能衝動。它隻好默認另外一些本我的對象——貫注,可以說,它隻好和它們攜手並進。
這似乎表示自戀理論的一種重要的擴充。最初,所有的力比多都是在本我中積累起來的,而自我還在形成過程中,或者說它還很不健全。這個力比多的一部分被本我釋放出來,成為性欲的對象——貫注,於是,現在日益強大的自我就試圖獲得這個對象力比多,並把自身作為戀愛對象強加給自我。自我的自戀因此被看做是次要的,是由於力比多從戀愛對象身上撤回而獲得的。在追溯本能衝動時,我們一再發現它們是作為愛欲的派生物來表現自己的。要不是出於對《超越快樂原則》中所提出來的考慮,和最終為了依附於愛欲的施虐狂成分的緣故,我們就難以堅持我們基本的二元觀點。但是,既然我們無法擺脫那種觀點,我們便被迫作出結論,死亡本能在本質上是緘默的,生命的叫喊大部分是從愛欲發出的。
生命的叫喊也是從和愛欲的鬥爭中發出的。毋庸置疑,快樂原則在同力比多——即把這種障礙引入生命過程的一種力量——鬥爭中作為一種指南來為本我服務。如果生命真受費希納的恒定原則支配,它就會不斷地向死亡滑去。但是水平的下降受到延誤,新的緊張就像本能的需要所表明的那樣,被愛欲的要求、性本能的要求所引進。這就是說,受快樂原則——受“痛苦”知覺——所支配的本我以各種方式來防止這些緊張。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盡可能快地遵照非性欲的要求去做,努力滿足直接的性傾向。但是,它進一步並且以一種更全麵的形式這樣做了。這種形式與一個把一切成分的要求都納入其中的特殊的滿足形式有關——通過釋放性欲的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說是性緊張的飽和的管理者。在性活動中,性欲物質的排放在某種程度上是和軀體及物質的分離一致的。這就說明了在死亡和追求完全的性滿足之間的相似性,說明了死亡和某些低等動物的交配活動相一致這個事實。這些生物在再生產活動中死亡,因為當愛欲通過滿足過程而被排除之後,死亡本能就可放手實現它的目的了。最後,自我通過使某些力比多為本身及其目的升華,在它對緊張加以控製的工作中幫助了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