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應對窘迫心理谘詢(3)(2 / 3)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例子:馬超率兵攻打葭萌關的時候,諸葛亮對劉備說:“隻有張飛、趙雲二位將軍,方可對敵馬超。”

這時,張飛聽說馬超前來攻關,主動請求出戰。

諸葛亮佯裝沒聽見,對劉備說:“馬超智勇雙全,無人可敵,除非往荊州喚雲長來,方能對敵。”

張飛說:“軍師為什麼小瞧我!我曾單獨抗拒曹操百萬大軍,難道還怕馬超這個匹夫!”

諸葛亮說:“你在當陽拒水橋,是因為曹操不知道虛實,若知虛實,你怎能安然無事?馬超英勇無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橋六戰,把曹操殺得割須棄袍,差一點喪命,絕非等閑之輩,就是雲長來也未必戰勝他。”

張飛說:“我今天就去,如戰勝不了馬超,甘當軍令!”

諸葛亮看“激將”法起了作用,便順水推舟地說:“既然你肯立軍令狀,便可以為先鋒!”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針對張飛脾氣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將法”來說服他。每當遇到重要戰事,先說他擔當不了此任,或說怕他貪杯酒後誤事,激他立下軍令狀,增強他責任感和緊迫感,激發他的鬥誌和勇氣,掃除輕敵思想。

我們在辦事兒時雖然被求者的情況有種種不同,如對方的興趣、愛好、長處、弱點、情緒、思想觀點等,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內容,但身份與性格無論如何是很重要的“情況”,不得不優先注意。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鬼穀子曾經精辟地總結出與各種各樣的人交談的辦法:“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辯,與辯者言依於事,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豪,與貧者言依於利,與戰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因此,我們在求人辦事兒之前,一定要對辦事兒對象的情況作客觀的了解。隻有知己知彼才能針對不同的對手,采取不同的會談技巧。

例如,知識高深的對象,對知識性的東西抱有極大的興趣,不屑聽膚淺、通俗的話,應充分顯示你的博學多才,多作抽象推理,致力各種問題之間的內在聯係探討。

文化低淺的對象,聽不懂高深的理論,應多舉明顯的事例。

剛愎自用的對象,不宜循循善誘時,可以用激將法。

愛好誇大的對象,不能用表裏如一的話使他接受,不妨用誘兵之計。

脾氣急躁的對象,討厭喋喋不休的長篇說理,用語須簡要直接。

性格沉默的對象,要多挑逗他說話,不然你將在五裏霧中。

頭腦頑固的對象,對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頂牛之勢,應看準對方最感興趣之點,進行轉化。

從語言了解對方,是取得勝利的關鍵。我們可以從言談的微妙之處觀察對方的性格特征和內心活動。

性格剛強自信的人,很少使用“那個……”,“嗯……”,“這個……”這類的口頭禪。反之,小心謹慎、神經質的人常用這類語彙。一個語言心理學家認為,在談吐中常說出“果然”的人,自以為是,強調個人主張。經常使用“其實”的人,希望別人注意自己,他們任性、倔強、自負。經常使用“最後怎麼怎麼”一類詞彙的人,大多是潛在的欲求未能滿足。

□為什麼話說的不要太絕

我工作時曾經曆過這樣一件事:一天,處長把一項采購工作交給一位男同事,這件采購工作是有相當的困難,處長問他:“有沒有問題?”他拍著胸脯回答說:“沒問題,包君滿意!”過了三天,沒有任何動靜。處長問他進度如何,他才老實說:“不如想像中那麼簡單!”雖然處長同意他繼續努力,但對他的“拍胸脯”已有些反感。

有一位朋友和同事鬧不愉快,他向同事說:“從今天起,我們斷絕所有關係,彼此毫無瓜葛……”說完話還不到二個月,他的同事成為他的上司,我的朋友因講過重話,隻好辭職他就。

這都是把話說得太絕而對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把話說得太絕就像把杯子倒滿了水,再也滴不進一滴水,再滴就溢出來了;也像把汽球灌飽了氣,再也灌不進一絲絲的空氣,再灌就要爆炸了。當然,也有人話說得很絕,而且也做得到。不過凡事總有意外,使得事情產生變化,而這些意外並不是人能預料的,話不要說得太絕,就是為了容納這個“意外”。杯子留有空間就不會因加進其他液體而溢出來,汽球留有空間便不會因再灌一些空氣而爆炸,人說話留有空間,便不會因為“意外”

的出現而下不了台,可從容轉身。所以很多政府官員在麵對記者的詢問時,都偏愛用這些字眼,諸如:“可能、盡量、或許、研究、考慮、評估、征詢各方意見……”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們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留一點空間好容納“意外”,否則一下子把事情說準了,結果事與願違,那不是很難堪嗎?

當然,一個有責任心的政府官員是不應該如此的,但做人做事有時實在是不得不如此。

以下的狀況是你在說話時應該注意的。

1.做事方麵:

(1)對別人的請托可以答應接受,但不要“保證”,應代以“我盡量,我試試看”的字眼。

(2)上級交辦的事當然接受,但不要說“保證沒問題”,應代以“應該沒問題,我全力以赴”之類的字眼。

這是為了萬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後路,而這樣子說事實上也無損你的誠意,反而更顯出你的審慎,別人會因此更信賴你,事沒做好,也不會責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