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做人方麵:
(1)與人交惡,不要口出惡言,更不要說出“誓不兩立”
之類的話,除非有“殺父奪妻”之仇。不管誰對誰錯,最好是閉口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攜手合作時還有“麵子”。
(2)對人不要太早下評斷,像“這個人完蛋了”、“這個人一輩子沒出息”之類屬於“蓋棺論定”的話最好不要說,人一輩子很長,變化很多的。也不要一下子評斷“這個人前途無量”或“這個人能力高強”;總之,應多用“是……不過……如果”之類的話語。
當然,狀況並不隻我說的這幾個。固然把話說絕有時也有實際上的需要,但我認為,除非必要,還是保留一點空間的好,既不得罪人,也不會把自己陷入困境。總之,學學政府官員,多用中性的、不確定的詞句就對了。
□如何掌握開玩笑的“規則”
和人談話時,開個得體的玩笑,可以鬆弛神經,活躍氣氛,創造出一個適於交際的輕鬆愉快的氛圍。因而詼諧的人常能受到人們的歡迎與喜愛。但是,開玩笑開得不好,則適得其反,傷害感情。因此開玩笑要掌握好分寸,要遵守“規則”。
1.內容要高雅
笑料的內容取決於開玩笑者的思想情趣與文化修養。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笑料,不僅給對方啟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對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
2.態度要友善
與人為善,是開玩笑的一個原則。開玩笑的過程,是感情互相交流傳遞的過程,如果借著開玩笑對別人冷嘲熱諷,發泄內心厭惡、不滿的感情,那麼除非是傻瓜才識不破。也許有些人不如你口齒伶俐,表麵上你占到上風,但別人會認為你不尊重他人,從而不願與你交往。
3.行為要適度
開玩笑除了可借助語言外,有時也可以通過行為動作來逗別人發笑。有對小夫妻,感情很好,整天都有開不完的玩笑。
一天,丈夫擺弄鳥槍,對準妻子說:“不許動,一動我就打死你!”說著扣動了板機。結果,妻子被意外地打成重傷。可見,玩笑千萬不能過度。
4.對象要區別
同樣一個玩笑,能對甲開,不一定能對乙開。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對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一般來說,後輩不宜同前輩開玩笑;下級不宜同上級開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開玩笑。在同輩人之間開玩笑,則要掌握對方的性格情緒信息。
對方性格外向,能寬容忍耐,玩笑稍微過大也能得到諒解。對方性格內向,喜歡琢磨言外之意,開玩笑就應慎重。對方盡管平時生性開朗,但正恰好碰上不愉快或傷心事,就不能隨便與之開個玩笑。相反,對方性格內向,但正好喜事臨門,此時與他開個玩笑,效果會出乎意料地好。
5.場合要分清
美國總統裏根一次在國會開會前,為了試試麥克風是否好使,張口便說:“先生們請注意,5分鍾之後,我將對蘇聯進行轟炸。”一語既出眾皆嘩然。裏根在錯誤的場合、錯誤的時間裏,開了一個極為荒唐的玩笑。為此,蘇聯政府提出了強烈抗議。總的來說,在莊重嚴肅的場合不宜開玩笑。
□為什麼要有能伸能屈的本領
實際上,在人生的舞台上,上台或下台都是平常的。假如你的條件適合當時的需要,當機緣一來時,你就可以上台了,若是你演得好而且演得妙,你就可以在台上呆久一點,假如唱走了音,演的走了調,老板不讓你下台,觀眾們也會把你轟下台的;或者是你演的角色已經不符合潮流,或者是老板想讓新人上台,於是乎你就下台了。
上台當然是自在的,但是下台呢?難免是神傷的,這就是人之常情,但是我還是認為要“上台下台都自在”。所謂的“自在”指的是心情,能夠放寬心是最好的,不能放寬心也不能把這種心情表現出來,以免讓人以為你已經受不住打擊;你說“平心靜氣”,做你應該做的事情,而且想辦法鍛煉你的“演技”,隨時準備再次上台———無論是原來的舞台或者是別的舞台———隻要你不放棄,就會有機會!
還有另外一種情形也非常令人難堪,這就是由主角變成了配角。
假如你看看電影、電視中的男女主角受到歡迎或崇拜的情況,你就可以了解由主角變成配角之後的那種難過之情。
就像是人的一生避免不了上台或下台一樣,由主角變成了配角也是一樣難以避免的———下台沒有人看到也就算了,可偏偏還要在台上表演給別人看!
由主角變成了配角也會有好幾種情形,其中一種情形是去當別的主角的配角,第二種情形是和配角對調。
這二種情形以第二種最讓人難以釋懷。
真正演戲的人可以不同意當配角,甚至可以從此而退出那個圈子。但是在人生的舞台上,想要退出並不容易,原因是你需要生活,這就是現實啊!
因此,由主角變成了配角的時候,不要悲歎時運不濟,也不用懷疑有人在暗中搞鬼,你需要做到的也是“平心靜氣”,好好地扮演你“配角”的角色,向別人證明你主角與配角都能演!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若是你連配角都無法演好,那怎麼能讓人相信你還能夠演主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