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維·利又說:“每一天都要這樣做。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後,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幹。這個試驗你愛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後給我寄支票來,你認為值多少就給我多少。”
整個會見曆時不到半個鍾頭。幾個星期之後,舒瓦普給艾維·利寄去一張2.5萬元的支票,還有一封信。信上說從錢的觀點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課。後來有人說,5年之後,這個當年不為人知的小鋼鐵廠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廠,而其中,艾維·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沒。這個方法還為查理斯舒瓦普賺得一億美元。
⑵把事情按先後順序寫下來,定個進度表。把一天的時間安排好,這對於你成就大事是很關鍵的。這樣你可以每時每刻集中精力處理要做的事。但把一周、一個月、一年的時間安排好,也是同樣重要的。這樣做給你一個整體方向,使你看到自己的宏圖,從而有助於你達到目的。
□如何與壓力和平共處
李先生今年42歲,在一家廣告公司擔任行銷部主管。他結婚已有20年,育有兩子。他常以“半個廢人”形容自己,其實他的身體狀況還很好的,隻是工作壓力大了點。
由於他每年夏天都會帶家人到鄉間度假,因此對那種與世無爭的田野生活格外羨慕———尤其是當他快被老板逼瘋的時候。他可不是說著玩的,還曾認真地跟他的老婆商量,能否改變目前這種緊張的生活形態。在獲得首肯後,他真的放棄眼前那份高薪工作,跑到鄉下當農夫。他買下一塊人跡罕至的花圃,準備從頭開始學起,反正有的是錢嘛。
結果呢?剛開始幾個月,他這個新科花農還做得有模有樣。但是好景不長,才經曆了第一個寒冬後就發覺,這裏真不是人住的地方:荒涼的景象,猶如到了西伯利亞;而他的老婆根本不可能和這裏的鄉下人打成一片,小孩每天也得換好幾趟車才能到學校。
他知道打錯算盤了,隻是沒料到結局會這麼慘。當主管確實很累,不過當農民也輕鬆不到哪裏去,搞不好還更累。
在另一方麵,他和老婆向來都是社交圈內的人,如今要找鄰居抬杠還得跑到幾裏外的地方;而在這種鳥不拉屎的鄉村,也不可能有什麼電影院、KTV之類的娛樂。有的隻是睡覺,因為他每天都累死了。
在苦撐了一年之後,他們乖乖地搬回城裏。他自稱“老了10歲”,改行不但沒發財,連老本都砸了。更可笑的是,他當了二十幾年的上班族也都沒事,在鄉下窩了一年後反而累出一身病來,這真是他始料未及之事。
你看了這段話一定有某些感想,這是很自然的。每年總有數百萬的人們基於退休或其他考慮,不得不改變目前的生活形態,也想趁這個機會讓自己“解脫”。這是好事呀!問題是,一般人往往隻想到可以藉此擺脫舊的包袱,卻沒想到該怎麼去適應新的壓力。你想過嗎?當然啦,這對某些人而言不是問題,但並不是每個人的適應力都這麼好。
張女士是醫院的高級主管,到了66歲那年才退休。雖然平日的工作時間非常長,精神壓力也很大,但她30餘年一直是樂在其中,反而還擔心退休後會沒事幹。所幸她對於園藝與繪畫相當有興趣,覺得能在晚年好好享受一番倒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種花養魚的生活是悠哉的,但日子一久就覺得太無聊了。
沒辦法,她平時忙慣了,閑不下來。每天一早起床發現不用上班,她就像泄了氣的皮球似的癱倒在床上,連吃飯的力氣都沒了。久而久之,她幹脆把自己關起來,鄰居要見她一麵比見總統還難。有一天家裏的米缸見底了,她才心不甘情不願地跨出家門,但還沒走到店裏就暈倒在街上,被路人送去急救。這下子醫師傻眼了,因為實在找不出病因。
說來可笑,張女士居然跟醫師強調自己是“回光返照”,可以準備後事了。找個心理大夫談談吧。
你不難想見她掙紮了很久,拖了幾周之後才硬著頭皮去拜訪一個以前的老同事。這個心理醫師斷定老友是因為沒有做好退休規劃,才會出現自閉症,因此建議她去二度就業,還主動幫她引導醫院的工作。
她順利地回到醫院,如今已屆70高齡還是老當益壯,其實她的體力跟年輕小夥子哪能相比?然而工作壓力所帶給她的成就感,卻讓她全身的細胞動起來,再度成為社交場合的活躍人物。
有些人麵對壓力都急於擺脫,但所換來的卻隻是一道道新的考驗。更糟的是他們曉得怎麼去處理老問題,卻不知道該如何麵對新局麵。
人們普遍有種傾向:要在壓力下才能存活,不過必須是所熟悉的壓力。當他們被炒魷魚時,身心馬上就會出現不適的現象;而隨著失業率的節節攀升,各大診所都是人滿為患。醫師往往發現,這些人不管是哪裏痛,其實都是“心病”所引起的,而且還不是因為經濟壓力。國家一份調查報告說,有377個被老板炒魷魚的人接受調查,他們在被炒之前身體狀況一切正常,被炒魷魚還不到兩周就渾身疼痛。在日日噩夢之後,有許多人得了慢性病。到了調查接近尾聲時,竟然有超過三成的受訪者得了心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