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增進家庭融洽的方法,是不時鼓勵孩子請個朋友來吃飯,讓每個孩子輪流選邀客人,這樣可以幫助父母認識子女的朋友,也使子女感到自己在家裏受到尊重。
2.互相了解會使感情更成熟
“我們是一家人,難道彼此還不了解嗎?”也許真不了解!
很多心理學家說:“我們並不真正了解一起生活的人,做父母的往往隻注意現實生活中的家庭瑣事,而沒有去探討自己以及子女的思想和感情。”
美國洛杉磯市的婚姻、家庭及兒童問題顧問史奈德說:
“家庭成員和能知道彼此有什麼特別討厭的事物和特別喜歡吃的東西,但在感情上卻很陌生。”
例如:什麼最使你感到自己受人疼惜?你最美好的回憶是什麼?最壞的又是什麼?你長大後想做什麼?或者,你這時候想做什麼?你擔心些什麼?你相信什麼,為什麼?
這類問題,要有充裕時間深入探索,而且討論時須沒有外人在場。不要期望立即獲得回答,你可以先提出你自己的一個問題,然後問問家人。要仔細聽他們說話,不要下評語或嘲笑。
3.彼此分憂會使感情有份量
有的父母遇到像疾病、經濟持據以及死亡等不幸的事件時,會瞞住子女。可是心理治療專家指出,如果子女已到了懂事年齡而沒人告訴他家裏憂慮的事,他們往往有被人摒棄的感覺。
一位喪偶的父親說,他很懊悔當初沒有告訴兒子他母親患了血癌即將去世。“我和亡妻一直把真情憋在肚子裏,以為這樣做可以避免兒子傷心,”他回憶道,“那是大錯,我自己有時間做好心理準備,可是妻的去世使我們的兒子大為驚愕。有好幾年他都不再信任我。”
美國加州聖莫尼加市的心理治療專家戴文保說:“讓孩子在愛和關心的氣氛中體驗死亡的現實,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一個孩子如果有兄弟姐妹或者父母及祖父母病重,你讓他知道,讓他去跑腿辦點事或是接接電話,可以使他覺得自己能夠幫忙出力。即使一個小孩子,如能短暫而愉快地去探望生病的親人,也能使病人得到安慰。”
4.互相溝通彼此的工作與學習生活
《成功的孩子》一書的作者費德曼說:“父母都出外工作的子女,會覺得和父母有隔閡,感覺到父母背著他們在於神秘的事情。”可能的話,不妨帶子女到你工作的地方去,使他們有個印象,知道你不在家時人在何處,在做些什麼。
費德曼說:“和孩子談談你事業的目標、失意和成功的事跡,可以和他們分享你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同時,你也在幫助他們形成對工作的價值觀和他們的抱負。”
同樣地,父母對子女的學校生活關心,也會使家庭更融洽一致。
為什麼防微杜漸是避免家庭不愉快的問題出現
《世說新語》有言:“以明防前,以智慮後”。老範德比便是這樣的人。
美國大資本家老範德比79歲上死了夫人。80歲時又續弦,新人是一位芳齡18歲的美貌姑娘。
這位姑娘早有未婚夫,隻是手頭吃緊,因此決定先把自己典出去,待範德比一死,再撈上一筆遺產。這些,她自然不會讓老範德比知道。為了防止老範德比的子女賴帳,特意對老範德比講了一個條件:“要娶我可以,但必須使整個紐約人都知道我是你的合法妻子。”老範德比答應了。
結婚那天,範德比雇傭了紐約市的兩個樂隊,一隊在前,一隊在後。新郎新娘則坐在一輛六駕馬車上,招搖過市。從年齡上看,兩人似爺爺和孫女。所到之處,人們空巷而出。
在入洞房時,老範德比一本正經地對新娘說:“夫人,我們現在是親密的夫妻了,為了避免以後的麻煩,也為了你日後的幸福,我已立好了遺囑,你看。”
新人拿起一看,隻見上麵寫道:“如果我婚後一年內死,夫人可獲遺產10萬元,如果兩年內死,可獲20萬元;如果三年內死,可獲30萬元;並以此類推。”
新娘看完後,心中頓時涼了半截。她本來想與老範德比同居一星期就把老家夥搞死,如今死期與遺產成正比。美人計行不通了,看起來老範德比並不糊塗。
老範德比畢竟年齡已大,過了半年就死了。在老範德比死後的第三天,新娘又結婚了,但她隻得到了10萬元。
《易·係辭下》說:“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老範德比生前得罪了許多人,預計自己死後一定有人會攻擊他的“帝國”。自己的繼承者大兒子威廉又不成器。因此,他整天冥思苦想,悶悶不樂。
老範德比畢竟不是常人,他想出了一步好棋。
範德比的次子傑姆,因父親確定長子繼業,心中不樂,精神有些失常,行為也難免放蕩。範德比就幹脆不給他錢花。
範德比的老對手,紐約《論壇報》主筆格裏萊是聞名的慷慨人物,所以傑姆常到格裏萊那裏去借錢,前前後後借了上萬美元。範德比早知此事。有一天,他突然氣衝衝地闖進《論壇報》主編室,對格裏萊咆哮說:“你沒有征求我的同意就借錢給我的浪蕩兒子,我坦白告訴你,你別指望我會替我兒子還這筆債。”格裏萊大怒,站起來說:“滾出去!你不想想你的話會弄臭我的房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