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的劉老漢,老兩口一輩子吃苦受累養了四個兒子,本來早就該享享清福了,誰知給兒子們分家的事卻成了老兩口的心病。原來,劉老漢的大兒子早年就自己另立門戶,老二婚後過繼給其伯父,老三是父母給他蓋房後分開另過的,隻有老四還沒成家與父母一起生活。早在20年前,劉老漢感到年齡大了,想把家給四個兒子分了,讓兒子們給老兩口養老。誰知四個兒子在分家問題上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劉老漢為分家找遍了本家的長輩、親戚、朋友、村幹部和調委會。結果是年年分家,年年分不成。一晃20年,家分不成,老兩口的贍養問題也懸了起來,幾個兒子互推互攀,誰也不說不管,誰也不想管。鬧得父子憋氣,兄弟不和,老兩口成天哀聲歎氣,淚流不止。鎮司法所長得知這一情況後,決心親自斷一斷這個難纏的家務案。所長來到村裏,找到劉老漢一家逐個談心了解情況,征求意見,弄清了影響分家和贍養問題的症結。原來老大、老二認為現在住的宅院分別是自己蓋的和繼承伯父的,分家時要把家裏的房產按份均分,不這樣分家,贍養老人就不能與老三、老四平攤。老三、老四則認為,兒子都一樣,贍養老人也應一樣,現各人都有一處宅院,老大、老二不能均分家裏的房產。所長聽了兄弟四人的意見沒有直接指責誰是誰非,而是把劉家的人組織在一起學習《婚姻法》和《繼承法》,首先使他們弄明白,子女贍養老人是法律規定的義務,子女不能認為分得老人的財產多少而在贍養老人時斤斤計較。
所長見他們兄弟、妯娌接受了這個觀點,就又有針對性的講一些古今子女爭先孝敬老人、兄弟禮讓分家析產的案例,並結合劉家的實際情況對劉家兄弟循循善誘:你們的父母一生艱辛,撫育你們兄弟四人長大成人,成家立業,現父母年邁,做兒女的應爭先恐後孝敬老人,兄弟之間分家析產應互諒互讓,使全家和睦相處,老人安度晚年,給你們自己的子女也做了榜樣。這既是法律規定的義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為多分一點家產鬧的兄弟不和,妯娌不睦,誰也不願管老人,使四鄰八家都當作笑話,實在因小失大。所長一席話說得劉家四兄弟、妯娌三個羞愧滿麵,點頭稱是。整整一天的工作,使四兄弟各自放棄了原先的偏執意見,心平氣和地達成分家贍養的協議。老大、老二名義上從家裏分一間房,由老四按照每間房1000元價補償給老大、老二,兄弟四人各住現住的宅院。兩位老人由四兄弟按份出贍養費。全家從此言歸於好,再不吵鬧。
這是成功地進行分家的一個實例。從以上可以看出,對難分的家怎樣才能分好,要注意下列三點:
1.了解情況。清官難斷家務事,為什麼難斷呢?就是搞不清家庭中的各種複雜情況。情況不清楚,那當然無法斷了。
而所長所以能在一天中解決了劉老漢20年的分家難題,就在於所長抓住了了解情況這一環。情況搞清楚了,影響分家和贍養的症結找到了,問題就有了解決的可能性。所以了解情況是解決分家難題的前提。
2.對照法律。在分家中遇到各方分歧太大,或解決的觀點不一致,那應該怎麼辦呢?所長的好辦法是搬(婚姻法)和《繼承法》,因為法有權威性,誰能不聽。劉老漢的四個兒子和三個妯娌正是在學法的過程中,明確了贍養老人是法律規定子女應盡的義務,不管父母有沒有財產,都應贍養父母。現在為財產斤斤計較,不贍養父母,那是不對的,是違法的行為。這個觀點是任何人都應該接受的,這樣就為解決分家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進行教育。進行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劉所長向四兄弟指出了三點:一是有針對性地講一些古今子女爭先孝敬老人,兄弟禮讓分家析產的故事,給四兄弟以正麵教育。
二是回憶過去,指明父母對他們撫育的艱辛,說明四兄弟不能忘恩負義。三是指出影響,勸四兄弟不要為小失大,為多分一點家產,不願贍養老人而名聲掃地,成為四鄰八家的笑料。這三點不僅合情合理,而且很有說服力,所以四兄弟重歸於好。
通過以上分析,使我們認識到,最難分的家,隻要認真對待,方法對頭,也是可以分好的。
□如何掌握發生遺產糾紛的處理辦法
先看下麵的一個實例:
李某是印刷廠的一名女工,去年四月份,李某的哥哥在未征得她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將父母擁有的房產及家具、樹木,折價7100元賣給該村村民謝某。李某得知哥哥賣掉父母遺留的財產後,立即拿出父母生前的房屋產權證明書,並找謝某了解情況,指出其買賣行為不合法,謝某不但不聽勸阻,反而強行搬走家什,拆除房屋,造成無法查證、作價的事實。李某無奈之下,遂用一紙訴狀將哥哥和謝某告到法庭,要求繼承父母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