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培養孩子心理谘詢(1)(2 / 3)

要知道,人們之所以讀書、學習,目的就是為了加以利用。因此,我們一定要把所學到的知識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要想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學到的書本知識,必須通過運用來實現。

同時,我們所學習的書本知識,是前人的直接經驗總結後的結果。隨著客觀世界的不斷發展變化,我們對客觀世界的知識也要進一步地進行完善和豐富,這也是人類進步的一種形式。牛頓在對自然界進行長期觀察的基礎上,發現了支配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並為經典物理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並未到此止步,隨著研究範圍的轉變,人們驚訝地發現牛頓定律竟然失靈了,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斷探索,最後愛因斯坦認識並掌握了微觀高速世界的運動規律。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將會發現更多的新規律,這種不滿足現狀,不迷信書本的精神,才會使人類的認識逐步深化。隨著學以致用的不斷深入,認識的不斷提高,書本知識的不斷發展,要求孩子讀書而不迷信書,要用批判的眼光審視前人的直接經驗,並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之上,推陳出新。

□如何做好孩子的人生規劃

孩子身心發展有一個過程,在知識增長,道德認識,情感培養,行為控製,身體素質等方麵,都是隨著年齡增長逐步加深的。

近年來,出現了令教育學家十分擔憂的問題,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在孩子心理生理還無法接受的年齡,就灌輸了一大堆孩子根本無法接受的知識,並用大人的意識橫加幹涉,早期定向,設計各式各樣的未來,而不考慮孩子是否能夠承受。

盡管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這種重智力輕全麵發展的教育方法,往往欲速則不達,把孩子本來就有的創造潛力淹沒了,有時還要付出更為巨大的代價。

我們不僅要給予孩子知識灌輸,而且要讓孩子在身心愉悅中接受知識和道理。

美國的一項調查表明,大多有成就的人,他們的意誌、興趣、愛好、理想、性格等都同幼年時家長比較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孩子天性有直接影響,使孩子從小富於好奇心,敢於發問、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使孩子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步發展。

由此看來,家長對孩子智力發展的要求,必須是適當的,高於孩子原來的水平,經過努力能達到的,要給予他們希望和信心。

這就需要家長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教育孩子不是為了他能在眼前背幾首兒歌,念幾句名言,而是為孩子將來奠定認識問題和理解問題能力的基礎。

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有的不惜代價,或讓孩子參加訓練班,或親自教授,進行學前培養。應該說這是件好事,有利於孩子智力的開發。但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表現出來的某些特長,如唱歌、跳舞、彈琴、繪畫等,想過早進行定向培養,想讓孩子將來成為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

這些願望是好的,但能否達到目的,那就很難說了。

對孩子過早進行定向培養好嗎?

回答是否定的。因為這違背了人才成長的規則。應該承認,定向培養對一個人的成才也是很重要的,人生有涯,知識無限,一個人不可能學完天下知識,隻能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選擇一二門學科。所以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幫助孩子找準才能發展點,尤其是最佳發展點,即孩子最適於幹什麼,這是十分必要的。

這樣可以更好地發揮孩子的才能。但是這個定向,必須是在打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開始的。

隻有在基本的知識上紮紮實實下工夫,才能一步一步邁向成才之門。

人為的過早走向,限製了孩子的發展,甚至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所以很早給孩子定向,偏科發展,其弊多利少。這樣的人一時突出,但基礎不牢靠,其行不遠。

對於人類的知識,學校就是一個整體,為了研究方便,才分成了不同學科,這些學科也是互相聯係的。有的家長則片麵地認為,自己喜歡文學,孩子將來也要向文學發展,於是對數學就不那麼重視了。

一旦定向培養未能如願,基礎知識的底子又打得不牢,豈不是毀掉了一個人才?到那時後悔也來不及了。

過早地定向培養使孩子得不到全麵發展,這不僅不利於基礎知識的掌握,也不利於思維的發展,所以,是不可取的。

藝術是一個崇高的殿堂,受到人們的崇尚,年輕的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培養成藝術人才。

因此,社會上一些專門培養孩子的繪畫班、音樂班等便因此而生,這些新事物肯定會給我們將來的藝術世界增添奇花異木,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專門藝術人才的。

因為家長們對孩子的希望太高,他們往往節衣縮食為孩子買鋼琴,送訓練班,創造一切優裕條件,以期望有一天自己的孩子會成為鋼琴家、畫家……

可實際上,有些經過訓練的孩子卻長進不大,這很令家長傷心。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專業藝術家的成才中,除了自身努力外,是必須有些天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