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隻有當孩子的心中對世界充滿好奇和無窮的求知欲望而自發地學習時,家長寄予他的良好願望才會實現。
在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時,教給孩子如何觀察特別重要。在一些家庭裏,並沒有把觀察看做是一種積極的智力活動,一種培養興趣、發展智力的途徑,這實在是家庭教育的一種失敗。
從觀察中不僅可以吸取知識,而且知識在觀察中可以活躍起來,知識借助觀察而“進入周轉”,像工具在勞動中得到運用一樣。如果說複習是學習之母,那麼觀察就是思考和認識記憶知識之母。一個有觀察力的孩子,絕不會是學業成績落後或者文理不通的學生。父母如果善於幫助孩子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識來進行一次又一次新的觀察,就能使孩子的“舊”知識變得愈加牢固和靈活。
在低年級,觀察對於兒童是必不可少的,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於植物是必不可少一樣。在這裏,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兒童需要理解和識記的東西越多,他在周圍自然界和勞動中看到的各種關係和相互聯係就應當越多。
家長在教給孩子觀察時需要教給他們從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東西來,教給他們探尋和發現因果聯係,經常要他們回答“為什麼”,並引導他們自己提出疑問來。
□為什麼動手動腦對於學習同樣重要
寧寧是三年級的學生,個子長得也高,像個小大人。但是,他做作業卻從來不認真、不細心。
寧寧完成作業的最後情景經常是這樣的:匆匆忙忙地、飛快地將作業寫完,不管對錯,將鉛筆往桌上一扔,像脫離魔鬼一樣,迅速地離開書桌,跑向電視機前或奔向門外。
書桌上攤滿他的作業本、練習冊、課本以及鉛筆、橡皮。
通常是寧寧的爸爸先將他的課本、鉛筆盒等一一放入書包,然後再認真地將他的作業從頭到尾檢查一遍,用鉛筆將錯誤的地方勾畫出來(通常總會有錯誤,而且不會太少),再將孩子叫回來改正。
對於爸爸指出的錯誤,寧寧想都不想,也不問為什麼錯了,拿過來就改。時常,改過的作業還是錯的。當他再被叫來改錯時,他就會不耐煩,大聲嚷著問:“你說應該怎麼做?”
對於寧寧的上述情況,我們該怎麼認識呢?
我們不能說寧寧是獨立完成作業的。“寫完”作業並不意味著作業的完成。事實上,作業的檢查是作業完成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而這項工作卻由家長來承擔了。孩子的任務似乎隻是寫作業,並不需要對作業的質量負責。
整理書包是誰的工作呢?在這裏也成了父母的。
那麼,孩子在學校時,這些工作是由誰做呢?當然隻能由孩子自己來做。為什麼在家裏就要由家長來承擔呢?造成這種局麵的責任在誰呢?
孩子的責任感和責任能力是通過鍛煉形成的。鍛煉則意味著由孩子自己去承擔活動,並明晰活動的目的、步驟以及要求等等。
這種鍛煉機會最初應當由家長來提供,並提出恰當的要求,加以正確的引導。
孩子對於自己能夠勝任的活動,或者是有挑戰性的活動,總是樂意承擔,並表現出高度的積極性。
正是通過活動,孩子在能力、意誌、意識等各方麵得到不斷的提高和發展。
當孩子入學成為一名小學生時,隨之而來的便有與學生角色相對應的角色行為。這些角色不僅使孩子有一種角色感,而且能使他更好地完成角色形象。
父母有可能通過以下方式逐漸使孩子放棄了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1.指責孩子檢查作業不認真,整理書包不整齊。於是,替孩子完成這類工作。
2.出於關心,想讓孩子有更多的活動時間,主動代替孩子做這些工作。
第一種做法,使孩子對自己喪失信心。家長不是能幹好嗎?幹脆由你們去做。逐漸,孩子將這些工作不再納入自己的範圍。
第二種做法,沒有把孩子當做學習的主人,沒有使他意識到這些工作是他份內的事兒。
無論哪種做法,最終結果是一致的,即造成孩子責任意識、責任能力的缺失,喪失了自主活動的信心和能力。
建議按以下步驟去做:
1.提議孩子與家長一起檢查作業。
2.就某些作業問題讓孩子說明是否正確,以及他自己的理由。
3.逐漸表現出對孩子的教學內容不太熟悉的樣子,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4.對孩子作業中的錯誤,不要表達自己的修改意見,建議孩子自己重新思考。
5.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檢查作業。
至於整理書包,家長大可不必耽心他會丟三落四。即使他可能忘了裝一本書,或忘了裝橡皮,也不會太影響他的學習,而且,從此他會細心、認真檢查自己的每一樣東西,對自己的事認真負責起來。
□如何實現學習與實踐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