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培養孩子心理谘詢(5)(3 / 3)

勞動節的周末,威爾遜和埃迪的父母要帶他們去州裏的國家公園爬山,然後野餐。臨行的前一天,一家四口人商量了該如何進行準備:媽媽負責去超市買食品,爸爸準備烤肉的爐子,9歲的威爾遜提出負責所有餐具,11歲的埃迪負責準備調料。爸爸提醒他們是否列出一個單子,一則防止遺漏,再則若有家裏不夠的物品,可及時去買。威爾遜很快就列出了單子,請爸爸過目,隨後便開始準備;而埃迪卻跑到外麵找鄰居的孩子玩。爸爸警告他帶齊調料,否則野餐不會好吃。埃迪一邊往外跑一邊說:“放心吧,我會帶好的,別擔心。”爸爸不大相信他會準備齊全,想自己來做,轉念一想應當給埃迪一個鍛煉機會,不要越俎代疤,於是便沒有再督促埃迪。埃迪很開心地玩到很晚才回來,到廚房裏忙了一會兒,裝了一袋子瓶瓶罐罐,便上樓回房去睡了。第二天一早出發,爸爸並沒有再檢查埃迪的準備工作,一家人高高興興上路了。走了2個小時的山路,選好了野餐的地點,大家開始準備牛餐。等肉烤熟後,每人倒了一杯飲料,整理好盤子,圍著野炊點的木製桌椅坐下,開始往烤肉上倒調料。“埃迪,烤肉汁在哪裏了?”埃迪伸手到袋子裏去找,怎麼也找不到。“我記得從冰箱內拿出來了,怎麼會沒有?”“你有沒有列在單子上呢?”“我沒有列單子,我記得我把所有的調料都拿出來了。”埃達又翻了一遍,大家都在那裏等著。埃迪最終沒有找到,不覺慚愧地低下了頭。

埃迪父母選擇不參與的方式是明智的。盡管這次野炊因埃迪的遺漏受到一些影響,但對埃迪的成長卻有深遠的影響,教育他懂得作為集體一員應具備的責任心,懂得做事要認真的道理。

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們懂得如何協調自己與他人的利益,使得整體活動得以進行。一個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會很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集體操作,並發揮積極作用,而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會遇到許多麻煩,產生更多的困難,並且無所適從。

□為什麼孩子交友不可不慎

王是個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他的朋友有許多,而且王可以和任何類型的朋友相處得很好。於是他爸爸向專家請教:對於孩子的這類情況是否幹預?如果幹預的話,該采用什麼方法最好?

這裏實際上涉及到了一個孩子擇友的問題。

教育孩子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方麵就是教育孩子如何擇友。人生貴得良師益友,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既重師,又重友,把“朋友有信”視為人倫的重要內容。

交友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濫交朋友,其害處更大。孔子把朋友分為“益者”和“損者”兩大類。他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

孔子認為,與正直、誠實可信、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與阿諛奉承、兩麵三刀、誇誇其談的人交朋友,便有壞處。

在擇友上,除了教育孩子區別益友、損友外,還要使孩子們懂得有些朋友是會變化的,隨著環境的變遷,一個人的機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有些人從高層跌落低穀,有些人從貧窮躍為富翁,不足而論。如果是益友,就會始終如一地為朋友喝采歡呼或分擔痛苦,但有些朋友則會因為你機遇的不同而態度改變,他在你上升階段,會與你分享快樂,而在你需要幫助和鼓勵時,他卻無影無蹤或掉頭而去,這些便是賊友了。

因此,“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在教育孩子認識世界時有雙重的意義,一是擇友要慎重,要用時間去考驗,識別益友和損友;二是要有經得起挫折的勇氣,有迎接新生活的決心。

□為什麼在父母的眼裏孩子不論長多大都是孩子孩子不可能在父母的翼護下生活一輩子,他們遲早要獨立地麵對世界,獨立地開拓人生道路。那麼,怎樣教育孩子認識世界,讓他對社會、人生、人心有個較為客觀的認識呢?如何讓他少走彎路,避免消極或不良情緒的影響呢?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也很無奈,這是孩子獨立麵對世界的第一課,這一課的成功與否,無疑是人生的奠基石。因此,作為父母必須掌握其中的教育謀略。

孩子麵對世界時,開始總是雄心勃勃,設計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前景,卻往往忽略了外在的因素,不知道自己的奮鬥還受許許多多的社會因素的製約,因此,在美夢破滅以後,在遭受挫折之時,常常會灰心喪氣,一蹶不振,慨歎命途多舛,人生無常。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認識世界的時候,就要灌輸“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思想。這樣,才能使孩子在得意時不驕傲自喜,在失意時不氣餒妥協,在失敗或處於逆境時保持心理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