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願意與自己的同學、朋友、老師、家長、鄰居等處好關係。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真正做到和睦相處,除了提高個人修養、優化個性品質、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技巧外,還要注意禮讓別人。可以說,禮讓既是一種美德,同時也是融洽人際關係的重要法寶。
古今中外,彼此之間相互禮讓的故事層出不窮,“負荊請罪”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隨著趙惠王對藺相如信任的不斷加深,藺相如官拜老將廉頗之上。這引起了廉頗的強烈不滿,廉頗生氣地說:“我是趙國的大將,攻城掠地,出生入死,立了多少功勞!他呢,靠著一張嘴,就爬到我上麵來了。況且他是宦官的手下,出身微賤,在他底下,我感到羞恥。”廉頗公開揚言:隻要碰到相如,就得給他點顏色看看!這些話傳到藺相如耳朵裏。因此,每逢上朝,相如就稱病在身,免得同廉頗碰麵。藺相如手下的門客都以為相如膽子小,偷偷地議論他。
一天,藺相如和廉頗在街上走了個對麵。相如遠遠看見廉頗的車子過來了,連忙叫車夫把車子趕到旁邊小巷裏躲藏起來,等廉頗走遠了才出來。藺相如的門客都氣壞了:我們離開父母妻子投奔您,是因為欽佩您的高尚品德。您跟廉將軍同事,職位比他高,對於廉頗的惡言惡語,您不反擊,還老是躲著他。幹嘛怕他?我們受不了這個氣,隻好告辭!相如拉他們坐下,心平氣和地說:“諸位看廉頗將軍同秦王,哪個厲害呀?”門客都說:“當然是秦王了。”相如說:“秦王盡管有那麼大的威勢,我藺某人都敢在大庭廣眾之下當麵斥責他,我怎麼單單害怕廉頗將軍呢?”門客們都不做聲了,藺相如接著說:“我之所以躲著廉將軍,是為了秦王不敢侵犯趙國。我這樣做,是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哪兒是怕廉將軍呢?”
這些話傳到廉頗耳朵裏,他非常慚愧:“藺相如品德高潔,我比他差遠了。”於是他打著赤膊,背上荊條,直奔藺相如府上去請罪。一見相如,就抱歉地說:“我是個粗人,氣量狹窄,不知道您那樣寬宏大量,實在對不起您啊!”說著,跪倒在地。相如連忙把他攙了起來,說:“我們倆都是國家的大臣,一起為國家出力,將軍能體諒我的苦心,我就感激了,哪裏還要您道歉呢?”廉頗感動得直流眼淚,藺相如也哭了。從此以後,兩人成為生死與共的知心朋友,共同為趙國的富強出力獻計,使秦國長時期不敢來侵犯趙國。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為我們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不朽佳篇。歐陽修曾有個同事叫趙概。趙概為人正直,性格豪爽,踏踏實實做學問,從不阿諛逢迎。因為學術觀點不同,他常常和歐陽修發生激烈的爭論。為此,歐陽修記恨在心:此人不當用。找個借口,歐陽修將他排擠出去。後來,歐陽修的外甥犯了法,直接牽連到歐陽修。平時和他話不投機的人特別興奮,想借此機會落井下石,把歐陽修整下去。在這個非常時刻,和歐陽修有隙的趙概不僅沒有趁機報複,而且不顧個人安危,上書皇上為歐陽修求情。皇上認為趙概說的有理,於是沒有治歐陽修的罪。事後,歐陽修又感激又羞愧,連連向趙概表示自己的內疚和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