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老師長了個“偏心眼兒”(1 / 1)

一位初中生苦惱地對我說,她的老師處事特別不公平。平時見到學習好的,就笑容滿麵;見到學習不好的同學,就冷若冰霜,帶搭不理。上課隻提問學習好的,對學習差的同學不聞不問。做題的時候,學習好的會做了,老師就說,既然大家都會做,咱們就接著往下講,我們學習差的隻好呆呆地坐在那裏愣神。學習好的同學犯錯誤,老師很少說什麼,頂多說以後要改正呀;可是學習不好的同學一旦犯了錯,老師能批上三個鍾頭!什麼難聽的話都說。期末預定複習資料,光給好同學定,對差同學都懶得問一聲,還說:“你們定了也白花錢!為你們父母省著點兒吧。”這次期中考試結束後,老師又重新排了座位,學習好的一律坐在前幾排,我們在後麵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著……

這位同學的心情可以理解,學習生活中,老師不公平的現象的確存在。有一個笑話說得好:一位學習差的學生看著書就睡著了,老師非常生氣地把他叫醒。學生不服氣地說,某某(學習好的同學)不也睡著了?老師鄙夷不屑地說:你能和人家比?人家睡著覺都念書,你是一念書就睡覺!可見不公平的老師對待學生的標準不同。

可是不知同學們替老師想過沒有,老師要麵對每一位出身、麵貌、性格、智力水準等各異的學生,盡管他認為應該平等對待每一位同學,而且也經常提醒自己。但事實上,“眾口難調”,有些同學還是感覺老師是不公道的,就是說主觀努力與客觀效果存在著差異。從學生方麵講,時時處處要求老師公平的同時,自己對待老師也有不公平的時候。比如,聽數學老師講課、做數學作業時,十分認真恭敬,而對待語文老師,則敷衍塞責、應付交差而已。有的班上班主任的課或者重要學科時,紀律良好,聽講專心,一上曆史、地理、生物等所謂的“副科”就紀律渙散。這無形中就為老師的不公平對待提供了基礎。所以,作為老師當然應該盡可能一碗水端平,保持公正和公道。但如果我們要求老師絕對的公正,就會走進思維的死胡同,抑或因為憎惡不公平的現實存在而產生心理障礙。何況有些同學公正的天平往往是傾斜於自己一方的。因此,刻意尋求公道,會給自己平添許多的煩惱。當遇到或感到老師不公平時,作為學生該怎麼辦呢?

1.弄清不公平的原因何在

當你感到老師不公平時,應該先要從自身找原因,然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彌補自己的過失。如果是自己學習成績不理想,就應該刻苦努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盡快提高學習成績;如果是老師嫌自己課堂紀律差,就應該上課認真聽講,嚴格要求自己,改變在老師心目中的“不守紀律”的“壞”形象。如果是因為你的個性太強,引起老師的誤解——老師可能以為是你對他有偏見或不把他放在眼裏,從而才不喜歡你的。那麼,你就應該設法學得寬容、和氣一些,對待師長要表現出更多的尊重,並仔細檢查自己是否由於言行不周而冒犯了老師,並注意加以及時調整。如果平時對於老師交待的任務馬馬虎虎,敷衍潦草,失去了老師的信任,就要注意以後做事有板有眼,一絲不苟,認真負責,踏實肯幹……這樣,老師就會對你產生好感,不公平的待遇也就會隨之消失。

2.學會心理換位

不妨設身處地地替老師想一想,假如自己處於老師的地位,那麼會不會也是那樣處理問題,自己還會不會認為那樣做是偏心眼呢?如此一換位,自己的心理就會感到平衡了,也不至於過於偏激了。有的同學可能會通過“以牙還牙”的方法來報複老師,你板起麵孔來,我還不理你呢。這其實還是受他人情緒所左右的一種表現,其實,我們大可不必因為老師的冷落而冷落老師。須知,隻有尊敬他人者才能被人尊重,隻有自己的熱心才能換取他人的真心。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僅隻在於老師是否公平,而更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和處理“公平”這一問題。

3.注意把握自己

有的同學之所以看重老師是否公平,主要是他十分重視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對自己的態度。此外還喜歡同別的同學進行比較。可比來比去總感覺不如意。其實,與其埋怨他人,不如把握自己。不妨這樣想,我是來學知識、長本領的,並不是為了討別人的喜歡。心情平靜了,注意力轉移了,自然就不會一味關注老師是否“偏心眼兒”的問題。

除此之外,愛抱怨老師偏心眼的同學,往往身上存有一定的弱點。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就不應該抱怨老師,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嚴格要求自己,爭口氣,努力把學習搞上去,讓老師對自己刮目相看。恐怕到那時候,別的同學就會認為老師偏向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