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住宅上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
——狄士累利
窮人的高貴體現在他們的幹淨整潔之中。
——英國諺語
在美好品德的周圍看不見肮髒。
——康特·蘭福德
健康就是財富
古語說的好:“好的身體是你擁有的最大財富。”如果滿身病痛,還怎麼去賺錢,怎麼去享受生活?不管是知識分子還是農夫小販,他們重視身體的健康超過一切,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好身體,我們對生活的感覺就變得模糊,其實身體就是我們用來享受生活、感受自然的工具。
五官和身體給我們帶來了生活中不同方麵的信息。但是這些單一器官帶給我們的歡愉比不上一個健康的身體帶給我們的快樂。所以索思伍德·史密斯博士說:“一個人的生活是否愉快決定著他的壽命長短。生活越是快樂,人們的壽命就越來,如果一直生活在猶豫、苦悶的環境中,是活不了多久的。”困難和痛苦在生命中所占比例不能大於幸福和歡樂,不過我們不能把苦難完全認為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適當的苦難可以提高人們對未來的警覺性,讓我們時刻警示自己不能太過散漫。它的出現就是在說:“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中去,抓緊幸福的手不要放鬆。”在托馬斯·布朗博士看來,運轉正常的身體才可能出現病痛,人類活著就是在等待死亡的到來。
要想得到快樂的生活,就要恪守自然界的生存規律。造物主讓我們具備了理性的思維,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找到自然界的規律。如果人類不遵守這些規律,肆意破壞它們,結果隻會給自己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和自然一樣,人的自身也有一套規律。健康適度的飲食、運動是保持身體強壯的主要因素。一味追求美食,從不鍛煉的人的消化類疾病和肥胖的可能性非常高;嗜酒如命的人會發現自己身體在慢慢地退化,手腳麻木,饑而不餓等。
身體的平衡一旦打破就會出現這些嚴重的後果,更不要說社會和世界的平衡若是打破了,會有怎樣更嚴重的後果。隻要某一個地方的生態環境失去了平衡,比如汙水橫流,空氣混濁,傳染病就會很快衍生並蔓延開來。疾病不管你是窮是富,住草屋還是住別墅,它所到之處必定會屍橫遍野,滿目瘡痍。發生這種災難隻能從人類自身尋找解決辦法,本可以避免的一件事因為人類的忽視和破壞讓它得以產生、擴散,這難道不是人類自身所犯的錯誤嗎?
人群密集的地方,一定要保證留有一些通風處以供換氣,不然人體呼出的廢氣聚集多了的話會導致不良後果。汙濁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由人類呼吸之間排出,若被反複吸進,則會危害人體安全。人類可以幾天不吃東西,但一刻也少不了空氣,可見空氣對我們是多麼的重要,而純淨的空氣更是人人都想要的。比如一個14歲的青年,一晝夜中約需要300平方米空氣供他呼吸,要是房間比較狹小,慢慢地他就會覺得呼吸困難,頭暈腦漲,時間長了還可能有窒息的危險。
曾有人做過一個實驗,把一隻小白鼠放在一個透明的器具中,封住開口,白鼠在裏麵隻能不斷地把自己浮出來的氣體又吸進去,一段時間後白鼠便死去了。由此可見,一個人若是被關在不透風的房間裏,也會和小白鼠一樣的下場。那些死在加爾各答監獄裏的英國士兵就是因為長時間待在混濁的空間裏,沒有新鮮空氣,被活活憋死。在工業發達、空氣混濁的城市裏,一些嬰幼兒因為抵抗力較弱,大多活不了多久。洪堡也說過一個和空氣相關的事情:他曾在輪船上看到一個人患了熱病,奄奄一息,水手們為了不讓他死在船裏,把他從底層貨倉搬上甲板,誰料到他被放在甲板上後,竟然慢慢清醒過來,熱病也逐漸退去。原來是空氣不流通的原因導致他得病。
熱病多發於空氣汙濁的地方,感染人群都是20至30歲的青壯年。這些人都是一家之主,家庭的重擔都在這些人的肩上,一旦他們倒下去,一個個家庭也會倒塌。索思伍德·史密斯博士說過,熱病帶來的危害足以摧毀一座城市。曾有人做過一次統計,利物浦每一年都有7000多人感染熱病,他們中大概會有500人因為各種原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亡。熱病除了導致人類死亡外,還讓很多人失去家庭支柱,淪為難民。索思伍德·史密斯博士經過許多調查後最終得出,熱病和熱病帶來的後果使得南開郡每年要花費掉500萬英鎊,這些原本是可以避免的疾病和開支,而這其中還沒有把人們的精神損失算進來。
惡劣的生活環境
遙遠的以前,人們盲目地認為阿卡迪安人的生活十分舒適安逸,因為他們沒有進入工業社會,生活依然保持著遊牧民族的本來模式,但是政府對他們進行調查後發現事實遠不如人們預想的那麼美好。阿卡迪安人的生活條件非常糟糕,他們的房子都是木頭做的,大多已經腐朽,十分破敗。一個家庭通常隻有一兩間木房子,不管家庭中有多少人,都得擠在一間狹窄、不通風的屋子裏,這間屋子在修建時沒有安裝窗戶,隻在屋頂茅草堆上留一些空隙好讓陽光照進來,人們時常通過屋頂來觀察天氣。房裏到處堆放著生活用品和糧食、髒衣服。晚上隨便挪出一塊地方就是床,子女從小到大都和父母睡在一起,前來投宿的陌生人也不會得到更好的待遇。丈夫們終日沉溺在酒館裏,不管家庭生活和小孩的教養,孩子們從來不知道修養和內涵,也談不上讀書認字。文明社會的人們不會把自己的目光放到這個偏僻、貧困的村鎮,但我們仍可以聽到一些關於村鎮的流言。一些權貴為了彰顯自己的能力,口口聲聲說為了城市人們的利益,不讓貧民破壞環境,從而把無數村莊毀於一旦。某次議會中,一位議員就曾炫耀自己的成果,“摧毀的村莊有30個左右。為了防止貧民擴大化,必須這麼做。”可是他有沒有想到,失去家園的人們該如何生存?他們會遷移到隔壁村莊,等待下一次的摧毀;或者尋求機構幫助,或者進入城鎮,試圖找一份糊口的工作。
工業高速發展給人們的生存環境帶來了難以預料的後果,城市衛生、空氣質量都在下降。不過在農村人眼中,城裏的環境再差也差不過農村,他們不辭辛勞地擠進勞動力需求旺盛的城市,隻為了掙得比耕種多一些錢的工作。以前城裏人羨慕農村人自由自在,稱讚他們是種植能手,現在看來,不過是諷刺罷了。
城市裏的農民工在物質和精神上都十分貧乏,貧民窟裏的人們也一樣。赫拉福德縣的主教組織曾做過一次調查,得出的報告中顯示:“教區中,人們的思想大多受古老的封建迷信影響,人們覺得一些特定時間和日期代表著不吉利,另一些則代表吉利;有些人夜觀月相認為某些時候是凶邪的,應該吃藥避災,有些時候又得殺豬祭祀;有些人家門口會放著樹枝做成的十字架,馬蹄鐵要放在馬圈的固定位置上,這些都不能輕易動彈。人們盲目相信符咒之術,認為教會派發的指環有驅邪避災的作用,其實那不過是一先令買來的;他們還認為頭上長了瘤子的人,隻要用死人的手摸一摸他的脖頸,瘤子就會自動消失;毫無征兆死去的人,他的靈魂一定可以被某些心靈超能的人看見。總之,這裏的人們對迷信十分崇拜,至今他們還在宣揚‘罪惡之眼’這種迷信思想,每個人都戰戰兢兢,生怕沾染上惡靈生物。”
西尼·史密斯說,在一個民族未開化前,他們的生存狀況都是慘不忍睹的,不管現在世界上的民族和國家有多麼發達,最初的狀況都是如此。沒有人懷疑史密斯的話是否有摻假的成分,人們知道事實確如他所說。如果有調查報表的話,菲尼埃斯·弗萊徹之前描寫的有關他們美好生活的幻想也將被打破,我們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遠古時期的人們,他們的生活究竟有多糟糕。諾曼時代和薩克遜時代的貴族們的生活遠比不上現代的一位普通工人的生活。我們可以得出一條結論,現代農村人們生活的艱苦隻是相對於城市人們來說,和先輩們比較起來,現代農村人們的生活實在是要好得多。
家庭對健康的作用
要想從混亂、肮髒的生活裏擺脫出來,最好的辦法就是組建一個家庭。人們在家庭中能學到外麵得不到的東西;孩子們在家庭中健康、茁壯成長;他們的性格和習慣也在家庭中養成。一個人的品行是好是壞,最初都已經在家庭中定型。家庭的內涵和修養決定了家庭成員的品德和行為。家是每個人必不可缺的東西,原始人類隻有通過家庭教育才可能獲得涵養。美好的家庭帶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敗壞的家庭隻會讓人唾棄和鄙夷。
不要責怪孩子對壞習慣屢教不改,學校隻能對壞習慣起到規勸和減少的作用。要知道這些壞習慣的起源都在家庭中,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可能是學生的引導者,耳濡目染之下,學生也變得和他們一樣,不管行為是好是壞,都會被小孩們模仿。縱使學校的老師再好,知識再豐富,也無法徹底根除學生們的惡習。家庭對人的性格行為有著難以想象的影響,要是一個人的惡習到了無法改正的地步,他學到的知識越多,幫助他發揮惡習的能力也就越多,而不要指望他會在外界教育中得到改變。
家庭對人類而言不隻是吃飯睡覺的地方,人類的生活因為它的出現變得豐富多彩,人們的心靈因為它的出現而產生了依賴和希望。假如世上的家庭都是正直、美好的話,惡習陋俗將消失殆盡。我們都想把家庭打造成一個溫馨、幸福、和諧的樂園,讓人們在其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特別是孩子們的成長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這一切都需要一個家庭主婦來創造,她必須聰明機智,做事細致謹慎,懂得操持家務,隻有這樣的婦女才能營造出適宜家人成長和生活的家庭環境。家庭的好壞直接取決於掌管家庭的婦女。可以這麼說,要想知道一個家庭是否幸福,隻要看家庭主婦的品德即可。婦女掌控著家庭,而家庭掌控著國家,想提高國家整體水平,就得先提高婦女的知識和品德,給她們提供學習機會,讓她們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在對婦女教育之前,我們應該考慮到她們在不同的環境中,角色也會發生變化的情況。她們可以是女兒、妻子、母親和家庭主婦。遺憾的是,婦女教育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哪怕是在上流貴族社會,他們也不以為重。英國女人在少女時期的所作所為對她們的未來沒有多少幫助,底層社會的少女早早地出去打工,而上流社會的少女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和生活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未來的妻子、主婦和母親就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
社會如此,男人們的眼光也和社會主流一樣,忽略女人的智慧和品德,隻關注她們的美貌和身材;熱戀中的男人從不在乎愛人是否精通家務,直到組建家庭後才發現自己思想的愚蠢。哪怕是能力堪比上天的男人,也不可能忍受得了一個諸事不會、隻知道享樂的妻子,男人的熱情會被殘酷的現實澆滅,他們很快就懂得美麗的外表比不上真才實學,會做飯、會操持家務的女人才是最好的。盲目追求片麵效果帶來的後果不僅會影響到男人,還會影響到女人,漂亮的麵孔已經吸引不來男人的注意,這樣的婚姻即使法律也保護不了,它隻可能走向分裂。
要是男人們在結婚前能對家庭有些許了解,就不會犯下錯誤。家庭對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知男女組建起來的家庭對小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隻有壞處。這個家對他們而言不是休息、成長的地方,就像一個旅館,環境邋遢,僅提供住宿。
不管在城市還是鄉村,不管收入豐厚還是寒酸,男人對家庭始終沒有一個全麵的認識和了解。哪怕收入比高職位的人還要多,他們寧可拿去買酒喝,也想不到留下一些錢用來改善家庭生活和環境。他們的行為會讓自己的家庭變得越來越差,原本家庭條件好的會慢慢變壞,本身就破敗的家庭會更加惡化。沒錢改變生活的他們隻好一直和素質低下的人們住在公共環境髒亂的地方;如此混亂的環境實在不適合人們居住,不管房租再少,人們的損失不是這些微薄的錢能彌補的。人們的性格會變得暴戾,身份低賤,修養缺失,健康得不到保障。就算把最有學識、最有修養的人放在這兒,不多久也會變得和原始居民一樣,他無法在混亂的氛圍中保持心智。
原本可以攢下來用以改善生活環境的錢財被人們無意識地浪費在其他方麵,而這些方麵對人們的生活同樣沒有多大的幫助。等到錢都花完後,生活依舊潦倒,還要應對髒亂環境帶來的一係列後果,有心人想伸出援助之手,但是需要幫助的人那麼多,他們哪裏應付地過來。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貧困的人依舊貧困,和中層、上層社會比起來,底層社會人們如果對家庭沒有一個長遠、良好的打算,其後果要嚴重得多。慈善基金的大部分錢都用來彌補不考慮後果的家庭引起的事故上麵。
不顧家庭,把收入都花掉,然後在災難麵前手足無措,意誌消沉,索性整日泡在酒館裏,這種不管不顧的人的數量在社會上並不少。查德威克先生責怪一個工人不應該把收入的大部分都拿去買酒,工人回答他說:“真是逼不得已,先生,要是您也和我們一樣的身份和地位,相信您也會做出和我們一樣的事情。”一個姓李的先生說:“我們不能完全認為引發縱酒的根本原因在於惡劣的環境。有過同樣遭遇的人會知道,環境隻是一小部分原因,真正的原因在於家庭失和。家庭沒有良好的環境,沒有和睦的氣氛,成員們不能在困難麵前團結一致,這些才是許許多多的人們選擇縱酒來逃避現實的最重要原因。他們不知所措,隻能躲避現實壓力,就像在海上漂泊的船員,剛遇到風暴時還知道奮勇搏鬥,發現掙紮沒有用之後,大家便帶著恐懼和絕望的思想沉溺在酒精中,在風暴裏喪生。”
說到這兒,一些人肯定會反駁說,工人不得不選擇那些環境惡劣的住房,因為他們的社會地位導致他們隻能租到這些廉價又肮髒的房屋。但是仔細想想,時常的供給是受到人們需求的影響,那些廉租房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們需要的就是這種房子。假如工人們在選擇房屋時壓根不考慮環境髒亂的地方,隻在幹淨、整潔的地區尋找的話,房屋老板肯定會根據人們的需求重新調整,以迎合人們的要求。這樣的話,環境帶來的危害將會減低不少,一切都掌握在工人自己的手中。隻需稍微提升一點認知,就可以徹底改變現狀。
伯迪特·考特斯太太和帕博德先生就是這項行動的帶頭者,他們建造了很多環境優美的房屋供人們租住。現在,房屋主人的行動已經完成,接下來就要看租房人的行動了。擺在工人麵前有兩處房屋選擇,一個混亂髒汙,一個幹淨整齊,工人們應該毫不猶豫選擇幹淨的那一處,可不少人仍然執迷不悟,寧願住在髒亂的環境中。也許這些人還沒發現環境對自己的影響,他們看中的是髒亂的房屋要比幹淨的房屋少一些租金,但是環境髒亂帶來的後果遠比那一點租金多得多;看病的醫藥費,誤工費,加在一起會是租金的多少倍!而且就為了少那麼一點錢,讓自己與垃圾汙水為伴,終日渾渾噩噩,值不值得呢?
隻要房屋主人對環境帶給人的影響稍有認知,願意把房屋設施整理得好一點,事情就會有很大的不同。房屋的造價都是一樣的,麵積依舊那麼大,木頭等建築材料的數量同樣也是那麼多,不存在幹淨的房屋要比髒亂的房屋造價高。所以,呼吸新鮮空氣需要付出的代價很低很低,陽光是免費的,大自然無償給予這一切。
在心靈手巧的主婦的管理下,家不單是一個供人休息、睡覺的地方,它還是所有美德的休憩處,所有美好事物的藏身之處,人們可以聽到幸福來臨的敲門聲。男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家永遠圍繞在溫暖、祥和的氣氛之中,耳邊時常能聽到妻兒的歡笑聲,眼前也能浮現出鄰居們的笑臉。這樣溫馨的家庭才能培養出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在困難來臨時遮擋風雨,才能在取得勝利後為你歡欣鼓舞。
埃德溫·查德威克
雖然衛生學並不生澀難懂,學習的過程也不算複雜,可它正式被人們接受還是在近幾年。人們和政府開始傾盡全力宣傳和實踐衛生學,希望能讓每個人都掌握它的知識。為什麼衛生學在近幾年突然被人們知曉並迅速傳播開來,連議會的提案裏都涉及到它?想弄清楚原因就要先說到一個人,一個律師,埃德溫·查德威克。
在那個年代,埃德溫·查德威克以工作努力、成就卓越而出名,他的一些思想甚至影響了當時一些法律的設定。但是人們始終對他的才華和成就不予肯定,悲哀地說,他的地位還不如那些一事無成、坐享其成的小政員。
埃德溫·查德威克的家鄉在曼徹斯特周圍的一個城鎮裏,相較普通人來說,他的家庭算是南開郡的一個大家族。青年時期的查德威克一直在倫敦求學,在他26歲的時候,他立誌做一名律師,以此為目標的他來到了內殿法學院,一邊學習一邊替別人寫文章賺錢糊口。要說他天賦異稟也談不上,他隻不過比一般人更有耐心,更有毅力,有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蠻力。就算前路坎坷崎嶇,布滿荊棘,也無懼風雨,勇往直前。
如果一個人懷抱一個想法,堅定、不懈地在日常概念工作學習中一步步去完成,並且這種想法對人類,對社會都有益的話,他的人生必定會因為追求這個目標而變得積極向上。此刻,埃德溫·查德威克的心裏已認定了一件事,一件雖不新鮮但意義非常的事。這件本身有益的事掌握在一個熱血沸騰、堅毅不拔的青年人手中,不能不讓我們滿心期待它最終完成後帶來的效果。
要想知道這件事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首先要知道埃德溫·查德威克是如何完成這件事的。在一次議會過程中,摩根先生進行了發言,他在政府擔任保險統計師。他說,中等階層的人們相較於以前,生活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生活水平逐漸提升,但有一個問題仍然沒變,生活水平的提高並沒有讓中階層人們的生命活得更久,他們的平均壽命還是和以前一樣。聽到這兒,埃德溫·查德威克產生了疑惑,為了證實統計師的結論是錯誤的,他開始著手研究各種各樣的數據報告、政府藍皮書、人口統計報表和壽命統計報表,研究過程中他找到了很多足以推翻統計師論點的證據,他相信自己的結論一旦拋出,勢必引起一場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