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8年4月,埃德溫·查德威克把辛苦得出的結論公布在《威斯敏斯特評論》裏。在書中查德威克先生總結了如下幾點:一、人類的健康和周遭環境息息相關;二、要想擁有健康的身體,必須先對環境進行整治;三、一些能致人死地的病禍其實都有預防、控製的可能;四、要想提高人類存活率,應該重視個人衛生習慣,遠離煙酒,積極開發免疫藥,更新醫療設備,改善人民居住環境。這些結論是從資料和文獻裏中總結出來的,埃德溫·查德威克用它們向外界證明,摩根先生的觀點是錯誤的。他是最早提出這種說法的人,並且用事實證明了這些結論,在現在,這些結論已經深入人心,中上階層人們的壽命正在逐漸延長。
1829年,埃德溫·查德威克寫了一篇《預防性的警察》,刊登在《倫敦評論》裏。當時已經82歲的傑勒米·邊沁在讀完查德威克的文章後,對他讚賞有加,並且萌生了和他成為朋友的想法。於是查德威克先生和邊沁成為忘年之交,直到1832年邊沁去世,這三年中它們書信往來不斷,友誼非比尋常。邊沁一直在完善“行政法律”,最初他認為查德威克先生是代他完成這件巨作的最佳人選,但埃德溫·查德威克並不同意邊沁的意見,他沒有接受邊沁答應給他的豐厚回報,而是一心一意專注自己的事業。
1830年,埃德溫·查德威克修完了他的學業,正式成為一名律師。在擔任律師的同時,他也會為《威斯敏斯特評論》寫一些文章,1832年,正當他打算研究普通法的時候,他接到了一個委員協會的通知,通知中要求他和圖克先生、索思伍德·史密斯博士共同做一份有關工人現狀的報告。這個想法最先是由薩德勒先生和阿斯利勳爵提出,並在短時間內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委員協會此次的目的是想在調查工人過度勞作的同時,把不潔環境給工人帶來的影響一並調查清楚,協會相信這些環境正在對工人的健康產生影響,人們已經開始重視環境衛生。
也在這一年,格雷政府抽調一些人組成了一個調查委員協會,埃德溫·查德威克也在其中,協會的主要目的是要弄清英格蘭、威爾士兩地的濟貧法落實情況。查德威克先生的工作是到伯克郡和倫敦區收集和濟貧法有關的情況,第二年,他把各種情況綜合整理,上交給委員會。哪怕是最挑剔的人,對政府報告最厭惡的人,看到查德威克先生這份報告後,都產生了一睹為快的興趣,報告中記錄了大量事實和人們的原聲原話,讓人們在閱讀時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埃德溫·查德威克的報告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埃德溫·查德威克向眾人證明了自己的真才實學。他特別擅長研究民生問題,能夠一針見血指出問題所在,並能找到具有實際作用的解決辦法,憑著這些才能,他從一個不起眼的助理調查員一躍成為權威的首席調查員。1834年,他和塞尼爾先生一起完成的報告再次得到了眾人的稱讚,也讓自己去的了榮耀。這一年,《濟貧法修正案》正式實施,其中的內容很多都是采納自查德威克先生和塞尼爾先生的報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部《濟貧法修正案》實施後遭到了人們的極力抗拒,但我們不能否認這部法案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積極作用,可以這麼說,《濟貧法修正案》就算是在現代,也有很高的價值。但在當時,法案引起的是一片洶湧的反對聲,麵對這一切,查德威克先生並不灰心喪氣,反對聲隻會讓他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他四處宣揚法案的正確性,為自己辯解,這如一句話中所說:“想要人人都喜歡你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要想完成一件前人沒有觸及到的事情,並且這件事實施後會對人們產生暫時的影響,這是很難的,隻有意誌堅定、勇敢無畏的英雄才會成功。”無疑埃德溫·查德威克就是一位英雄,他不會讓暫時的困難攔住前進的腳步,隻要想到能為人們作出貢獻,成就自己一番理想,他的身體就有了無窮無盡的力量。
在埃德溫·查德威克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濟貧法案中時,改善衛生環境的想法卻是一刻也沒有忘記,他甚至把對衛生環境的設想也寫進了濟貧法的報告中。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他發現貧困和疾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兩者相互製約、影響。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後,查德威克先生對下層勞動人們的生活、工作環境有了全麵的了解,他清楚知道,髒亂的居住環境直接危害著人們的健康,讓人們死於熱病、霍亂等疾病。這些結論讓他更加堅定了改善衛生環境的想法。
1838年,埃德溫·查德威克依然擔任著濟貧法委員協會的秘書長。某一天,他正在辦公,一名白人禮拜協會的成員帶著一個令所有人驚慌失措的消息,慌慌張張跑了進來,協會成員說,附近的一個水池滋生了熱病,已經有十多人感染後死亡;疫情現在已經逐漸擴大,驚恐的人們認為一定是亞洲的霍亂病散播到了這裏。沒等他說完,查德威克先生就火速向委員協會彙報了這件事,協會馬上指派阿諾特、凱伊和索思伍德·史密斯等3位博士去調查這件突發事情,務必查清發病的原因,並對倫敦市做一個詳細的衛生探查。這次事件拉開了改善衛生環境的帷幕。
埃德溫·查德威克一開始就參與了這次調查,和別人不同的是,查德威克先生更多的在考慮如何組建一支警察隊伍來維持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的秩序。他的建議可以在這次事件的報告中看到。同以往一樣,這份報告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對勞動人民生活工作環境的描寫手法,和狄更斯的小說內容不相上下。完成這些調查後,埃德溫·查德威克開始全力以赴應對改善衛生環境的問題。
1839年的上議院會議中,倫敦最高主教提出組建城市衛生調查小組,由埃德溫·查德威克先生領頭,索思伍德·史密斯、阿諾特和凱伊這3位博士為成員,調查範圍要包括整個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城市、農村的全部居民都是調查對象。消息傳出後,蘇格蘭人民希望政府把蘇格蘭也算入其中,政府答應了人民的請求。1839年,約翰·羅素爵士以皇室身份通知濟貧法委員協會,衛生調查地區已經修改為英國全部的領土範圍。查德威克先生開始對全國境內的人口和衛生環境進行調查,然後整理、歸納第一手資料,最終形成報告。
第一版城市衛生環境報告於1842年完成,在即將發行的時候,委員協會有人提出異議,不應該讓這份報告以濟貧法委員協會的名義發表,怕的是報告裏會有一些讓當局權貴們反對的內容,從而連累到委員會,並且這些人對埃德溫·查德威克和他的《濟貧法修正法案》始終心懷芥蒂。其實從工作上來看,這份報告原本就是查德威克先生一人完成的,既然被眾人排擠,查德威克先生索性把報告按個人名義發表出去。
我們很難體會到埃德溫·查德威克經曆的辛苦,報告需要更多的耐心、毅力和熱情才能完成。查德威克先生在調查期間翻看了從全國運送而來、堆積如山的資料和報表,這些資料或手寫或印刷。他需要在不同的資料中截取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其中的艱辛如果不是親身經曆過,很難想象得到。在查德威克先生的調查研究生涯中,翻閱過的資料數量已無法估計,若是把它們全部壘在他的麵前,這位律師怕是也會吃驚不已。
城市衛生報告發表初期就在國內引起不小的轟動,人們以前一直被美好的假象蒙蔽著雙眼,這份報告讓人們看到了文明社會背後的種種陰暗麵。雖然輿論反響劇烈,但這不是查德威克先生最想得到的結果,他有更深層的考慮。他希望報告中的改進意見能夠得到政府的認可,並且盡快付諸行動,這才是他工作的意義所在。事情的發展並沒有讓埃德溫·查德威克失望,沒過多久,內閣大臣們一改往日勢不兩立的局麵,他決定聯合起來成立一個團體,專門幫助人們改善衛生環境。
團體於1844年正式成立,它將會以切實改善百姓生活為目標,對城市環境進行整改。濟貧法委員協會在團體成立後發布了兩份報告,希望政府能盡快把環境衛生納入法律。不過此時國內正沸沸揚揚地談論著自由貿易,委員協會在這幾年中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行動。而查德威克先生則利用這段空閑時間在倫敦進行另一項調查,內容包括倫敦的自來水係統、排汙係統等,隨後協會根據查德威克先生的調查整理出三份報告,這些報告在隨後的立法議會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1848年,埃德溫·查德威克關於改善衛生環境的設想成為現實,這一年,《公共健康法》開始實施,全國健康委員會也同時成立。查德威克先生也加入了委員會。委員會從成立之日起就提出了不少改善城市衛生的建議,這些建議逐漸通過立法會議變成法律。委員會還定期對法案和改善行動進行跟蹤調查,並出具報告讓人們查閱。委員會對水資源的利用、疾病和環境的關係、出租屋的衛生這些和民生緊密相關的方麵都做了詳細調查和研究。衛生環境已經演變成全民活動,多虧了埃德溫·查德威克的不懈努力。但是因為個人脾氣原因,查德威克先生退出了全國健康委員會,他的性格比較暴躁,不夠溫和,可是他的暴躁和不溫和都是發泄在那些損害公共利益的人身上。人們應該學會把問題分開來評價,保持客觀的思考態度,所以仍有不少人對他的努力做出了肯定的評論。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他的思想和行為中,為改善衛生環境貢獻力量。
一個決心做出一番偉業的男人,一個在麵對不理解和指責時毫不退縮的男人,一個孤軍奮戰最終取得卓越成就的男人,這樣一個無私奉獻的人實在難得,人們必將永遠懷念他,牢記他為人民和社會做出的貢獻。埃德溫·查德威克的許多提議都寫進了法案中,他的成就比專門的立法人員還要偉大。他的出現讓人們開始注意衛生環境;人們在他的呼籲之下紛紛醒悟過來,改善環境是一件對別人,也對自己都有益處的事情;也因為查德威克先生的努力,“考特斯男爵夫人住宅協會”、“帕博德式住宅協會”和其他對勞動工人階級有利的住房協會才能成立。
在所有涉及公眾利益的事業行動中,埃德溫·查德威克無疑是貢獻最大、成就最多的人,他的名字可以和克拉克森、霍華德排列在一起,因為他們三人的成就不相上下,他們的工作都是有益於人民大眾,並且產生的影響也同樣巨大。
衛生習慣的重要性
講衛生的意義重大自不必細說,如何讓人們學會講衛生才是最重要的,要想讓人們學會保護環境,首先要讓他們學會讀書看報,關注與衛生相關的新聞,多閱讀有關資料。良好的環境不僅讓人們身體健壯,還能保持人們心靈的純潔,維護家庭和睦的氣氛。它還關係著眾多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生活方麵,它可以節約家庭開支,保持人心舒爽,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參考因素。
帕雷博士時常提醒那些即將去外國遊玩的人們多關注當地百姓的生活環境,也要盡量避免做出破壞當地環境的行為。博士說,想知道一個地方的人們是不是有著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修養,隻需在大街上多觀察人們的隨意舉動即可;親眼所見比任何華美的修辭來得真切。愛幹淨的人們,他們的文化和品德一定不會讓你失望;髒亂的人們隻會讓你遠遠避開他們;危險通常藏身在混亂的地方。要想改變這一切,必須先把存在於人們腦中的汙穢思想清除掉。
人類最初的思想都是純潔無暇的,汙穢的思想在後天慢慢地被自身培養出來,它緩慢而徹底地消耗掉我們的生命。它所到之處一片狼藉,因為畏懼,人們紛紛躲開它,美好的事物消失不見。它讓人們喪失本性,淪為它的階下囚;它把美德驅逐出境;外表漂亮的女性若是沾染上它,也會變得醜陋不堪。一個連生活環境都無法保證幹淨的人,如何能保持自身心靈的純潔?衛生官員告訴我們,烏糟的下層階級人們是縱酒最厲害的一群人,正好驗證了髒亂的環境會帶來放蕩和縱酒的說法。他們為自己的無能為力和自甘墮落在酒館裏沉迷度日,而這隻會加劇他們的痛苦。
幹淨整齊的環境能給予我們的生活和精神體會已經不言而喻,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它是一切美好事物得以出現的奠基石,是一切美德和良好性格養成所必需的因素,它對人的外在行為和內在修養都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和影響。
摩西因為大力提倡衛生事業而被人們稱為衛生改革以來最偉大的行動家。在亞洲國家裏,保持幹淨的環境也是對信仰表示忠誠的一種方式。教徒們認為,心靈和行動是密不可分的,它們相互製約,相互影響,若是衣著、樣貌不修邊幅去拜見神明,隻能說明這個人對神明不尊重,也會讓其他人厭惡你。因此我們可以在清真寺的周圍看到洗浴場地,清真教徒非常重視沐浴,他們為拜見神明所做的準備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沐浴。
衛生學,簡單來說就是保證環境整潔和衛生;其中排在前位的是空氣和水,這是人類生存絕不能缺少的東西,要是它們受到了汙染,必須馬上清潔幹淨,否則會危害人類生命。往往越單一、越簡單的事情,大家對它的關注度也越低,人們不重視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和本身正在擁有的東西。人們認為簡單的事情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誰樂意在生活中用複雜的科學理論來保持環境衛生?排汙通風再簡單不過,打掃衛生更是每個人都會的事情,至於弄得那麼麻煩嗎?
衛生學主要教導人們如何對身體和居住環境進行垃圾清理,比較來看,在眾多學科中,衛生學並不起眼,一句話就可以把衛生學全部囊括進去:“有垃圾廢物就清理;清理好之後請保證空氣和水資源的供給充足,如此一來人們便能健康舒適地生活。”城市中某一條街道,或者某一個社區的環境若是汙髒不堪,會導致這片地區的發病率遠高於其他幹淨地區;與其在染病之後打針吃藥,不如早早收拾幹淨環境,讓水重新變得清澈,讓空氣重新變得清新,防患於未然比臨時抱佛腳帶來的效果更好。上文提到的李先生說,傷寒病可以避免,但英國人們放任不管,把自己的生命白白地交給死神保管,每年都有5萬多人感染傷寒,在死亡邊緣掙紮。人們對社會暴力事件帶來的人員傷亡唏噓不已,卻不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帶來的後果和暴力事件無異,而人們在不斷聽到這類消息的時候仍然保持著不悔改的態度。錯誤的思想隻會讓人們的生命一減再減,原本不會出現的傷寒每年奪去數以千萬人的生命,相當於每年發生兩次滑鐵盧戰爭。負責衛生事業的官員稱:“無視環境、破壞環境,大自然就用傷寒來報複人類。”
對於霍華德所揭露的因各種不良習慣和髒亂衛生引發的事情,不少人深有感觸;但人們一定想不到,和霍華德相比,查德威克先生在曼徹斯特、利茲和利物浦的貧民窟中看到的狀況更加嚴峻。來自愛爾蘭的窮人們擠在各種小胡同、小街道裏,那裏的環境十分烏糟,幾乎人人都感染了傷寒,因此傷寒也被稱為“愛爾蘭熱病”。髒亂的環境不僅葬送了人們的生命,也把人們的道德良知一起葬送,要知道,糟糕的生活是犯罪行為生長的溫床。在人們的印象裏,髒亂地區的代名詞就是高犯罪率和素質低下;那裏的人們語言汙穢,生活放蕩,他們無法改變、也懶於改變環境,日複一日泡在酒館裏,一直惡性循環下去。在這種環境中生活的女人和小孩會受到怎樣的影響,我們無法想象。
保證家庭的和諧就是保證社會的和諧,保持個人身體健康就是保持道德良知不受汙染。糟糕的環境帶給人們精神上的傷害要比身體上的傷害更為嚴重。惡習如影隨形跟在髒亂的環境背後,人們一旦淪陷其中,不由自主就會喪失美好的品德和溫和的性格。他們想改變,但身不由己,隻好不斷酗酒獲得些許快樂的幻覺來麻痹自己的神經,而酗酒帶來的壞處讓原本就惡劣的事情變得愈加無法收拾。
忽視健康的後果
我們應該對生活環境予以高度重視,因為它帶來的惡果會讓人們付出慘痛代價。對有錢人來說,他們隻需交納更多的稅款來扶助老弱病殘人士,錢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但是窮人得病後四處求醫,在這過程中也把病菌到處散播,空氣的流通性終有一日會讓病菌飄進有錢人家的房屋,讓他們的家庭不得安寧。而且,社會上需要資助的人數不勝數,他們都盯著有錢人的口袋,希望從裏麵掏出自己的救命錢。但大多數情況下,有錢人損失的隻是錢財,窮人損失的卻是生命,他們賴以為生的生命,一個人一旦患病就注定無法工作,也就失去了經濟來源,沒錢購買食物充饑,他們都將慢慢餓死。忽略環境的後果實在太嚴重。
可是人們已經知道了環境的重要性,為什麼衛生學至今還未深入到人們的行動中去呢?說道這不得不提到人們的另一個不好的心態,與自己切身利益不相幹的事不去理睬。多數人都和麥克萊特太太的想法一樣,為別人的事情讓自己費心思,沒這個必要。疾病的預防需要投入更多的錢和精力,但自私自利的人和組織機構並不妥協,他們對眾人的職責置之不見。在他們看來,現在的生活正愜意,沒有任何方麵需要改變,要是有人用疾病和災難來控訴他們的無情,他們就把責任全部說成是上天的派,人類無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