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夢的自由導演(3)(3 / 3)

——馬歇爾·普勞斯特

在剛剛開始學習清明之夢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遇到一個現象:我們本來還有點意識,知道自己是在做夢的,可是過了一會兒這種意識就消失了。夢境依然不在你的控製中,你還是被夢境帶著走。

這是初學階段非常常見的現象,因為你的意識並沒有持續的存在,而是在潛意識的力量變強大之後,慢慢地消失了。你需要不斷的練習自己的意識,讓自己在夢中能夠持續的保持一種強度適中的意識。這在開始時非常困難,可能你很快就因為意識微弱而進入被動的夢中,也可能因為你可以保持意識而從夢中醒來了。隻有不斷的練習才能夠保證你的夢最終能夠始終在自己的操控範圍內。

如果做到了這一步,夢境就是你的表演舞台了。你就可以隨意地修改夢境,製造美夢、精神交流之夢、啟發意義之夢、性夢甚至離體之夢,等等。夢成了你自導自演的電影,而且這部電影不需要任何道具,唯一且非常強大的道具就是你的意識。

下一次你從夢中醒來的時候,不妨先看一看自己的房間和床是不是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因為你可能隻是從一個夢中醒來進入了另外一個夢。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意識在起著作用,正是你隨意修改夢的時候。

如果你看到床上的自己依然睡著,或者房間裏有些東西和平常不太一樣,那麼恭喜你,你正在一個清明之夢中。你可以像導演或者魔術師一樣發號施令,讓場景、故事情節、人物及對話統統發生變化。讓你的夢成為徹底的你的電影。

例如你常常夢到一個妖怪追著你跑,當你進入清明之夢時,不妨回頭看看那個妖怪,並告訴自己這是一場夢,它一點都不可怕,它不會傷害你;就算它真的要傷害你,你隻要睜開雙眼就能讓它消失。當你在清明之夢中嚐試改變它時,它一定不會再傷害你的。

這就是引導夢境改善心理,夢中的妖怪隻不過是我們內心的恐懼罷了,當你有直麵恐懼的勇氣時,你的恐懼也就消失了。我們在夢中與妖怪對話、和平相處了,在實際生活中妖怪象征的那個恐懼你也就不再害怕了。

對待夢中的敵人,與它交流對話遠遠比打死它要好。因為打死它也隻是一種心理上的壓抑而已,很可能根本就打不死,或者死後過了一會又重新複活,甚至變得比以前還要厲害。心理學家戴蘭妮說:“如果你醒著時經常暗示自己,要正視和反抗夢中的敵人,並且問他為什麼要威脅你,那麼就會成功。這也許會立即做到,也許要花上幾個月,但你終究能做到。這時你會感到大功告成,直至白天仍然如此,你由此而獲得了新的勇氣和膽量。”

戴蘭妮曾經舉過這麼一個女人的夢作為例子:

我正在家裏做著什麼,突然來了一群年輕的惡棍闖進來企圖行凶。我把他們騙走後趕緊關好了門窗,心想總算安全了。正當我鬆了一口氣時,他們又來了,而且用新的手法恐嚇我。他們長得像巨獸,還有觸須,眼睛往外突出,皮膚像海怪一樣。我知道自己在做夢,而且不想被夢中的恐懼嚇倒,於是壯起膽子說:“你們又來幹什麼呢?”這些怪人立即變成一群友善的人,他們表示想和我做朋友,幫助我理解自己。他們對我指出了我嫉妒我最好的朋友的原因。他們的解釋很中肯,我醒來時更有信心了,也不那樣嫉妒她了。

這就是這個女人在夢中直麵恐懼後得到的收獲。如果遇到夢中威脅性角色時不是去消滅他們,而是去理解他們,那麼就能得到更多的收獲。

【小貼士】魔鬼的顫音

18世紀意大利作曲家塔提尼夢到一個魔鬼被裝在一個瓶子裏。塔提尼把魔鬼從瓶子裏救出來後,魔鬼用小提琴演奏了一首美妙動聽、大大超出想象的協奏曲,讓塔提尼聽得如癡如醉。醒來後塔提尼竭力模擬寫出了魔鬼演奏的協奏曲,並取名為《魔鬼的顫音》。後人認為這是塔提尼最好的作品,也是夢的強大力量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