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哲學家和詩人也對夢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叔本華把夢分為沉睡時的夢和入睡時的夢,他同意達爾迪斯對夢的解釋,認為夢具有象征意義。同時他的一些觀點非常現代,比如他認為:大腦是存放想法的器官,接受外界刺激、知覺刺激和內心刺激、被思維截斷的刺激。夢來自於大腦,產生於沉睡狀態和漸進睡眠狀態。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認為清醒的時候是無知的,而夢中則是無所不知的,他想利用夢中的無所不知向清醒中的無知傳授一些什麼。他的觀點中的清醒的無知與夢中的無所不知正與意識和潛意識一一對應,暗合了弗洛伊德的觀點。
尼采甚至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過夢境和潛意識,他在著作中說:
“長期以來,我們總是把能夠意識到的思維當做思維來看待,現在我們才慢慢懂得了真相,我們的理性活動其實絕大部分結果都在無意識和無知覺中消失了。”
他的這番關於潛意識的論述比弗洛伊德要早得多,以至於後來有人問弗洛伊德關於潛意識的理論來源,弗洛伊德特別強調自己沒有讀過尼采的書籍,潛意識理論是他自己的獨創。
尼采在自傳中講了自己做過的夢。他非常重視自己的夢,甚至發表過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我們在睡眠和夢境中重複著早期人類的活動。”另外他還有一句話認為“夢實際上是把我們帶回到人類文化的早期狀態”。他的這些觀點實際上就是說“我們的夢裏出現了集體潛意識的行為”,這又比榮格要早了許多。
德國畫家卡魯斯寫過很多關於潛意識的文章,提出精神從潛意識和睡夢中獲得力量,發展成不同的意識層麵。神經學家查爾科特與弗洛伊德是同學,他提出潛意識中存在能動性,夢也表現出這種能動性。高爾頓被稱為自由聯想說的奠基人,他對思想的產生非常感興趣。他研究了最短的思維過程,也就是思想如何出現、為何出現、如何消失、如何被替換。後來他的研究被榮格繼承發展了。
後來出現了夢和自由聯想的研究,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中把自由聯想作為解夢的基礎。自從弗洛伊德《夢的解析》之後,20世紀心理學上重要的解夢理論都是從他的理論上進行修改的。榮格在弗洛伊德的理論基礎上主要加入了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並認為夢具有敘述性。
後來關於大腦、神經、人工智能,等等,方麵的研究都涉及了夢,夢的研究進入了百花齊放的科學研究的時代。
第二十四節 文化的夢解讀
廣義的文化是一個群體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這些活動不免受到集體潛意識的影響,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和夢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如果把人類璀璨輝煌的文化逐一作為一場夢來解讀分析,我們能夠得出什麼來?這是個有趣的問題。我們將在這一章簡單介紹一下集體潛意識,並以一個神話和一個童話為代表,簡單的解讀一下這場“文化之夢”。
從集體潛意識說起
人類的遠古祖先經曆過的一切重要印跡都隨著基因遺傳給後人,在每一個現代人的心理結構中留下了痕跡,這種痕跡表現為集體潛意識。
研究夢的心理學家們發現:雖然世界上的每個人語言、文化、經曆都不同,但在人們的夢裏常常會出現非常相似的場景和故事,就好像他們的故事都是聽同一個人講的一樣。夢裏的主人公可能叫做穆罕默德也可能叫做湯姆,可能叫鐵蛋也可能叫藤原四郎,這些不同的名字卻在演著相同的故事。很多兒童或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也會做一些蘊含著極為深刻的哲理和象征意義的夢,這些哲理和象征意義是他們清醒時完全不知道的。
這些夢來源於集體潛意識,每個人的集體潛意識中都存儲著人類千萬年來的經驗。不同的人的集體潛意識中的內容是幾乎相同的,因為我們的遺傳物質來自於我們共同的祖先。集體潛意識影響的不隻是夢,更影響了我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因此在與人類相關的所有活動如童話、神話、傳說、宗教、藝術裏幾乎都可以看到集體潛意識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