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人的眼中,心理學是一門很神秘的學科。他們認為學過心理學的人會看出別人正在想什麼,會洞悉別人的情感,或者以為心理學家與相麵、算命的人差不多。應該說,這是對心理學的誤解。那麼,什麼是心理學呢?

心理學一詞源於古希臘語,意即“靈魂之科學”。在中國,人們習慣認為思想和感情來源於“心”,又把條理和規則叫做“理”,心理就是心思、思想、感情的總稱,而心理學則是關於心思、思想、感情等規律的學問。也就是說,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心理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這是因為,人在一切實踐活動中,在勞動、學習、遊戲的過程中,都有心理活動。通常說的感覺、知覺、思維、情感、意誌以及個性等都是心理現象,也稱心理活動。

例如下麵一個生活片段:

婷婷清晨醒來,看到日光照進屋子,聽到窗外樹上的鳥兒正在吱吱地叫個不停。她推開窗戶,一陣微風吹來,使她感到十分涼爽。

今天休息,婷婷很高興,便在腦子裏盤算著今天如果出去散步,該多麼愜意!她很喜歡大自然,希望躺在綠油油的草坪上,仰望水藍藍的天空,聞著遠處飄來的花香,聽著鳥兒鳴唱……但是,婷婷忽然想起來,明天有一個很重要的測驗,今天需要認真複習,必須忍耐一下,堅持學習。想到這裏,婷婷很快收拾起來,吃過早飯便開始複習了……

在這個小小的生活片段裏,就有一係列的心理活動。這裏的“看到、聽到、感到”就是心理學中講的感覺和知覺;“想起”就是心理學中講的記憶;“盤算”就是思維問題;“高興、愜意、喜歡”就屬於情感;“忍耐、堅持”屬於意誌。這些心理活動都是人們所熟悉的。

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就已經開始了對人的心理的探討與研究。中國古代哲學、醫學、教育和文藝理論等許多著作中,已經有了豐富的心理學思想。但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還是19世紀的事。今天,心理學已是具有100多個分支學科的龐大科學體係了,諸如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法律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商業心理學、經濟心理學、消費心理學、谘詢心理學,等等,都是心理學龐大科學體係中的成員,而且隨著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發展,心理學的分支學科還會繼續增加。

盡管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科學的時間不長,但是它有著巨大的生命力。當前,心理學已廣泛地應用於人們生活實踐的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