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主體參與的基本內涵(2 / 3)

再次,從教學表現的角度來看,主體參與是一種教學特點,是現代教學的一個醒目標誌。無論中外,現代教學都是學生的主體參與程度由弱變強的一個過程。主體參與是現代教學的一個本質內涵。

最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主體參與是教學中的一種行為。所謂主體參與就是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師生雙方進入教學活動,自主地、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傾向性表現行為。從教的方麵看,學生主體參與教學實質上是在教學中解放學生,使他們在一定的自為性活動中獲得主體性的發展。

一些學者對主體參與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它們對我們理解主體參與具有很大的啟發。總體歸納有如下幾類:

1實踐說。這種學說強調學生的實踐。例如,主體參與就是指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教育活動的行為。正是作為認識發展的主體的主動參與,體現了教學過程中科學實踐觀與主體能動性的統一。主體是有意識、有實踐能力的人,參與就是實踐。人們隻有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才能認識和改造世界,學生學習要靠個人自身的實踐活動,主體參與是這種學習實踐活動的基本形式。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所謂主體參與就是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引導他們投身教育實踐,使其“精神豐富”、“道德純潔”、“體魄完美”、“審美需求和趣味豐富”,“成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

2原則說。主體參與的內涵是,學生作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參與學習活動,以實現自身的發展,使自己成為具有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的一代新人。它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建構學生主體地位的第一原則。主體參與是主體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學生主體教育實驗的靈魂。

3投入說。主體參與是反映學生在與學業有關的活動中投入生理和心理能力狀態的變量。主體參與不是“學生中心”,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從認知、情感與行為各方麵積極地投入到學習全部過程中來。主體參與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4過程說。這是從教學過程角度所作的界定。主體參與就是要求學生不要坐“冷板凳”,要營造出一個熱烈的課堂氣氛。課堂教學氣氛必然是過程中的氣氛,因此,可以把這種看法歸結為過程說當中。課堂中的主體參與就是通過誘發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展示學生的主體人格,體現學生的主體價值,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合作。主體參與即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以發揮其主體作用。

5方法說。主體參與就是通過教師采取各種教學措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教學過程中來,達到自主學習、掌握知識、發展能力、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的教學方法。還有人認為,主體參與是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的重要方式。

6模式說。主體參與,是以主體教育思想為指導,以教師指導學生主體參與學習全過程為基本特點,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與主體能力及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為目標,由統一設計、同步推進的教師教的程序和學生學的程序有機組成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結構。這種定義把主體參與更多地看成是教學的一種模式,即主體參與教學模式。

三、主體參與教學

主體參與教學是以主體教育思想為指導,教師采取各種教學措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教學過程中來,達到自主學習、掌握知識、發展能力、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的教學方法。主體參與教學包括“四個為主”和“四個注重”。四個為主是:教材以自學為主、課堂以討論為主、作業以案例為主、考評以平時為主。四個注重為:注重投入、注重參與、注重個性、注重創造。這種教學的特點是:課堂不再是教師統一天下,教學不再是單向溝通,教學內容不再是“普遍真理”和“絕對真理”,備課和作業不再是師生各自的專利,教師和學生的認識不再是同出一轍,不再有“教師忙平時,學生忙期末”的教學現象。這種教學方法是學生通過一門課程的學習,腦子裏長出了一些東西,而不是放進了一些東西。放進去的東西是可以拿出來的,而長出來的東西是取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