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做員工的朋友,而不是長輩(2 / 2)

一個領導,常為了不能知悉部屬而傷透腦筋。“士為知己者死”,充分了解部屬,成為他的知己,可使部屬盡全力工作。如果領導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無論是在工作或人際關係上,都是一流的領導。

三國時,東吳孫策、孫權兄弟在用人方麵,有十分高明之處。孫策活捉了太史慈後,親自為他鬆綁說:“你是青州的名士,隻是跟隨的主人不適合你自己,我現在是你的知己,你不必擔心在我這裏不如意。”張昭擔任長史時,北方士大夫來信說了許多讚美張昭的話,高興地說:“管仲擔任齊國丞相的時候,使齊國完成了霸業,而今張昭這樣的賢能之士,我用了他,他建立的功名不也有我的一份嗎?”正由於孫策善於用人,與文武百官情投意合,才拉攬了許多人才。

孫策死後,孫權繼承了東吳王位。孫權對大將軍甘寧的粗暴脾氣非常惱火,呂蒙勸他說:“難得有甘寧這樣善戰的大將!”孫權從此以後善待甘寧。劉備進攻吳國時,有人傳話給孫權,說諸葛瑾暗暗派人前往蜀國,孫權卻說:我和子瑜有生死之交,他不會負我,就像我不負他一樣。

孫權從不袒護自己的過失。有一次,他準備派張彌、許晏乘船從車海北上至遼東,去招撫加封公孫淵。張昭自感慚愧,親自登門向張昭道歉。

孫氏兄弟的用人之道就是:引為知己,以誠相見,以意氣相感化。

管仲在做齊國的宰相以前曾經負責押送過犯人,但是,與別的押解官不同的是,管仲並沒有親子押送犯人,而是讓他們按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隻要在預定日期趕到就可以了。犯人們感到這是管仲對它們的信任與尊重,因此沒有一個人中途逃走,全部日趨趕到了預定地點。積極期望對人的行為的影響有多大。

管仲在做齊國的宰相以前曾經負責押送過犯人,但是,與別的押解官不同的是,管仲並沒有親子押送犯人,而是讓他們按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隻要在預定日期趕到就可以了。犯人們感到這是管仲對它們的信任與尊重,因此沒有一個人中途逃走,全部日趨趕到了預定地點。積極期望對人的行為的影響有多大。

在現代企業裏,皮格馬利翁效應不僅傳達了管理者對員工的信任度和期望值,還更加適用於團隊精神的培養。即使是在強者生存的競爭性工作團隊裏,許多員工雖然已習慣於單兵突進,我們仍能夠發現皮格馬利翁效應是其中最有效的林丹妙藥。麥肯錫公司的創建者鮑爾指出:

領導者有三種責任:給員工自信和自尊,讓他們自我感覺良好;保持員工的精神和士氣;幫助員工了解自己的責任,讓他們作為個體成長發展。

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不僅要當好領導,更重要的是當老師,要誨人有術。幫助員工建立自信,給人勇氣,教人自立,是功德無量的善行,也是誨人的真諦。誨人不僅需要不倦,還需要有良苦用心,要教育員工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