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要用商量的語氣與員工說話(2 / 2)

一些領導人頤指氣使,有事就大嗓門地命令下屬去做。他們認為隻有雷厲風行才能產生最佳效果,命令別人去做事的時候也不看人家的意見如何,反正一句話:“做了再說!”一般來說這樣的領導比較有能力,在下達命令之前是經常一番深思熟慮的。如果久而久之,下屬對領導產生了信任,就會什麼都不問,照領導說的去做,這樣反倒失去了積極性和創造性而成為一件隻會辦事的機器。而有些下屬呢,麵對領導鋪天蓋地的命令,連問一句為什麼的機會都沒有,自己想不通當然就不願去做了。不願做的事要被迫去做得很難做好。

要吩咐下屬去辦一件事情,命令的方式是少不了的,特別是在情況緊急的情況下,一分一秒都是寶貴的,沒有時間給你詳細的解釋。但更多的時候,最好還是以商量的方式。

如果采用商量的方式,下屬就會把心中的想法講出來,而領導認為說得有道理,就不妨說:“我明白了,你說得很有道理,關於這一點,你看這樣行不行?”這樣,一方麵吸收對方的想法和建議,一方麵推進工作。這讓下屬覺得既然自己的意見被采納,自然會把這件事當作自己的事去認真對待。同時由於熱心,自然也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另外,領導在要下屬去做一件事時,也可以給下屬指一個美好的前景,他們便會欣然去做。所以在實際工作中,領導應做到以下4點。

1.忌評自己的權力壓製他人。

2.要仔細聆聽下屬的意見。

3.若同意對方的意見,就可以加以說明說:“我也是這樣想的。”這樣會使下屬為自己的決策而感到驕傲。

4.如果不同意,必須向部下說明理由,不然就是上級把命令傳下去了,下屬還是會我行我素。

欲使自己的話有親和力,就有必要盡可能地來個“板凳調頭坐”,注意多以商量的口吻,講一些與對方痛癢相關、利益相連的話,以增強關切感和認同感。

一家工廠就要倒閉了,工人們齊聚老板辦公室憤然抗議。老板注視著工人們,鎮定地說:“大家知道,今天即使把廠子拍賣了,也還得先還銀行貸款,咱們一個人也分不了多少。工廠是大家的,我看,我們組成個專門委員會行不行?把工廠按比例分給大家,人人都是股東,都當老板。少拿點薪水,苦撐苦熬幾個月看看。如果賺了,是大家的;如果賠了,那時再關門也不遲,對吧?”一番話,讓工人霎時明白了老板還是“一條船上的人”,於是十分爽快地同意了老板的意見。

顯然,老板是抓對了說話的角度,懂得以平等的、商量的語言與對方交流,從而增強了工人們對他的認同感,因此才收到了好的效果。

領導並不是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的,也要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這樣才能讓員工跟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