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權利對員工的影響力(1 / 2)

任何管理體係中,權利及權威的結構通常都闡釋得非常明確。例如,在軍中,你一眼即可看出哪一位是最高指揮官。在空手道訓練班上,腰係黑帶者則屬等級最高者。在公司中,從職員的名銜、職稱、辦公室的大小及位置即可分辨各人的權位高低。

在動物世界中,類似的權力結構也相當普通,諸如大雁會跟著健壯的領頭雁飛翔、馬群跟隨著它們的首領奔跑、雞群中往往有一隻雄健的大公雞領著它們尋找食物……

任何一個領導都需要有職有權,這是保證領導有效性的必要條件。領導作為權力擁有著,要憑著手中權力產生控製力。這種力量是一個工作群體發揮作用的基本保證。因為,任何一個工作群體都需要有統一的目標、統一的意誌、統一的紀律,而要做到一點,就需要領導運用自己的合法權力。

領導者擁有決策、用人、指揮“三權”。

權威與權力是相聯係的。一般來說,擁有權力,便產生領導者的權威。權威就是對權力的認可和服從,是使人信從的力量和威望。這裏所說的信從,包括對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而產生的自願服從,也包括對他人的畏懼或考慮到懲罰、得失而並不情願的屈從。

領導者手中的權力,是一種職位權力。但是,這種職位權力,隻有在人們普遍承認和服從時,才取得了實際的領導權。領導者如果沒有權威,說話沒有人聽,指揮y沒有人應,辦事沒有人從,這樣領導者的權力就失效了。因此,必須把權力變成權威,發揮權力應有的作用,除了領導者具有德、才、能、識各個方麵素質素質而產生的領導魅力以外,領導者還要講究運用權力的方法與藝術,藝術地運用權力。

領導者直接用權,主要有三個方法:運用決策權、行使用人權、實施指揮權。

構成權力性影響力的主要成分有:傳統因素、職位因素、資曆因素。

1.傳統因素

幾千年來社會生活,使人們對領導形成了這樣一種概念,領導不同於普通人,他們有權、比普通人強。這些觀念逐步成為某種規範,從而使人產生了對領導的服從感。

服從感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領導自己對上級的服從感,二是領導要求下屬對自己的服從感。

一般說來,對領導的服從感有一個從不自覺被動服從向自覺過渡的過程,在某些方麵,下屬開始可能隻有被迫的服從感,但被迫的服從形成了習慣以後,就會變成自覺地服從。

領導追求權威和服從感,有著積極和消極的兩種意義。領導如果沒有權威,下屬對他沒有服從感,即下級不服從、不聽話,領導的工作就難以順利開展。但是領導如果一味地追求權威,將會發展為要求下級對自己的個人迷信和個人崇拜,這就使得事物走向可反麵。

2.職位因素

領導在工作群體中的職位會使被領導者產生敬畏感。領導職位越高、權力越大,比爾呢對他的敬畏感也越強,他的影響力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