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老板也要以身作則(1 / 2)

主管之所以是主管,是因為我們比下屬承擔的責任更重大。下屬遇到不能解決之問題的時候,作為主管要挺身而出,對下屬進行有效地指導和幫助。不負責任的主管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把困難推給下屬。這時下屬是不買帳的,他會認為我們不配做主管,自然對我們的命令就會敷衍。

領導不能做到公正,原因是無法端正自己的內心。內心端正了,處事就沒有偏私。端正自心,首先要端正自身,自身端正了,家庭就能端正,國家就能端正,天下就能端正。

《大學》認為領導治國平天下的根本在於修身,修身的根本在於正心。孔子說:“自己率先先端正了,天下還有誰敢不端正?”傅玄說:領導立德的根本沒有比‘正心’更重要了。心正而後才能身正,身正而後才能讓左右的人正,左右正而後才朝廷正。朝廷正而後才國家正,國家正而後才天下正。反過來說,天下不正要從國家建設做起,國家不正要整頓朝綱,朝廷不正要從修心做起。修養的對象越貼近,所帶來的影響、效果越久遠。大禹、成湯肯責備自己,所以國家興旺,顯得生氣勃勃。

這是大端正!端正了自心,就端正了自身;端正了自身,就端正了別人。

《論語》中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也是告誡領導者必須品行端正,謹慎從事,以身示範。

領導者乃世人的榜樣,他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喜怒哀樂,直接影響到部屬和群眾。如果領導者自身的行為規範、得體,即使不製定任何法令製度,人們也能自然地效法他的行為,走正道、做正事。然而如果領導者自身的行為不正,胡作非為,即使製定嚴格的法令、法規,人們也不會執行。

要下屬準時上班,領導就應該以身作則。領導準時出現在辦公室,對遲到的下屬不要馬上興師問罪,看他們是否自動報告。通常遲到的下屬會主動向領導解釋,裝著若無其事的下屬需要加以指導。

對遲到的下屬,可以跟他打個招呼後,有意無意地看看手表。如果對方仍沒有反應的話,也就別再追問。等待他再一次遲到,如果與上次情況一樣,不妨問他是否居住得很遠,然後建議他提早些起床。整個過程,不忘保持友善的笑容。而且音量不要太大,僅對方能聽到就可以了,避免他在同事麵前感到尷尬,而產生抵觸情緒。

許多領導犯有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開會和散會的時間不定時,全憑個人心情行事,這是最要不得的。

開會時間已經定下,就不能因個人私人理由而隨意改動。須知下屬是刻意安排了開會時間,如果隨時改變,就會使下屬打亂工作計劃,影響工作情緒和進度。

會議過程中,若不懂得控製議程,往往將會議變得冗長而沉悶,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因此,身為領導,要懂得控製和安排時間,使下屬都知道領導是個重視時間的人。

在我國農村,曾經流傳著這樣的一個順口溜:“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群眾看幹部的什麼?群眾看幹部如何說,更重要的是看幹部怎麼做。上梁不正下梁歪。做領導的念歪了經,做歪了事,部下和百姓自然是以歪就歪。相反,做領導的要使部下聽命於己,要取信於百姓,建立良好的領導者形象,應先自己規規矩矩,紮紮實實地做出個樣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