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末年,光武帝劉秀在四處征戰時,展開地圖,想到統一天下的大業,不禁感到十分茫然,於是就對幕僚鄧禹說:“天下如此的遼闊,現在我才平定了一些小郡而已,要使全國安定下來,那要到何年何月呢?我真是覺得沒有十足的把握!”
鄧禹聽後,回答說:“的確,如今天下群雄興起,戰亂不斷,前景難測,眾人最希望的就是出現一位明君。自古以來,王朝的滅亡在於統治者的仁德的厚薄,而不在於土地的多少。隻要您不灰心,一心一意地積王者之德,天下最終一定會歸於統一的。”
每個人心中都會隱藏煩惱和不滿,雖然隻是暫時的,但隻要周圍環境條件改變,這些煩惱或不滿是會死灰複燃的。因此對於部屬的不滿或煩惱,領導務必要有一定的思想準備。
溝通是一種技巧,也是領導統禦成功的秘訣,沒有溝通的統禦是死氣沉沉的統禦。而不願意溝通的領導,則很難得到下屬的支持和理解。事實表明:實效的高低與領導花在溝通上麵的時間的多寡往往成正比,成功的管理人員無一不是溝通的佼佼者,傾聽別人說話的有效溝通的一個重要的技巧,做一個永遠讓別人信賴的領導人,這是一個最簡單的方法。
成功的領導,也是最佳的傾聽者《玫琳凱談人的管理》中指出“我認為不能聽取部屬的意見,是管理人員最大的疏忽”。
玫琳凱經營企業能迅速發展成為擁有20萬名美容顧問的化妝品公司,其成功秘訣之一,是相當地重視每一個人的價值,而且很清楚地了解員工真正需要的不但是金錢、地位,他們還需要的真正能“傾聽”他們意見的領導。因此玫琳凱嚴格地要求自己,並且讓所有的管理人員銘記“傾聽是最優秀的事”。
許多單位都設有意見箱,而箱子放在那裏,往往形如虛設。意見提了,但總是石沉大海,根本沒有消息。另外,如果領導采取壓製的方式,則更會使員工不滿,從而產生消極情緒。聰明的領導善於利用各種方式去傾聽意見,在閑談中,或以親切的談話方式去做個聽眾,偶爾附和幾聲,重複一下對方說的話,從而引出對方滔滔不絕的話題,能使彼此之間增進了解,增加信任。領導也可以針對員工所提出的問題商討解決方案,研究製定解決策略,並繼續追蹤直至不再有新的問題發生。
因此,傾聽員工意見的目的,在於不斷發掘員工的潛力,避免因領導單獨決策而帶來失誤。
另外,領導應該認識到,敢提意見的人,並非對自己有成見。多數敢提意見的人,是相對有事業心、有進取心、責任感、關心工作的人。真話未必中聽,中聽的話未必真實。一些意見可能偏激、不全麵、不正確,甚至個別人可能意氣用事,發泄不滿。領導要求的是精神和寬廣的胸懷與度量,聽到一些過激的話,不要氣惱,要寬容、忍讓,耐心地讓對方把話說完,然後心平氣和、實事求是地說明情況、分清是非,這樣才不至於堵塞言路,才能表明自己提倡、讚賞、鼓勵、支持說真話的態度。當然,在聽取不同意見或反對意見時,也要分清真偽,要分清好壞,分清金玉良言和別有用心的讒言。要分清虛實,分清不含水分的實在話、毫無意義的空話和言過其實的大話。隻要領導放下架子,多一點人情味,以誠相待、平易近人,和下屬交朋友,就能以自己的真情換來部下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