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部下,喜歡找領導訴苦,婆婆媽媽,絮絮叨叨個沒完沒了。要是你直接拒絕他,他還有可能更來勁,纏著你鬧個不休。對付這種人,最好是閉上嘴巴,關上耳朵,隨便擺兩個“造型”,包你能拒“敵”千裏之外。
一般來說,人們在聽話時做揉眼窩,壓太陽穴動作,是在暗示對方,我很累,我不想聽你說話。這種動作,能讓對方興趣驟減,繼而自動放棄。
另外,做領導的還可以用一些“領導動作”來暗示對方,比如蹺二郎腿、抱肩、大聲的咳嗽、挪煙灰缸等。隻要頻繁地做這些動作,你就可以將自己好像毫無意識做出來的動作,刻意地傳遞給對方,達到拒絕對方的目的。
當領導的你,當部下提出的要求你沒有直接滿足時,何不轉換一個思路,用其他方式來滿足他。人們呢一般都有一種補償心理,這種補償心理就決定了你可以用比較現實合理的方式來滿足對方不切實際的要求。即使對方本來的願望沒有達到,但總得到了一種補償,並且你的努力他看在眼裏,自然會記在心頭,甚至感激你。因為你的行動表示你對他的重視,使他獲得一種心理平衡和滿足。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在就任總統之前,曾在海軍部擔任要職。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聽海軍在加勒比海上一個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羅斯福神秘地像四周看了看,壓低聲音問道:“你能保密嗎?”“當然能”。“那麼”,羅斯福微笑地看著他,“我也能”。他的朋友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再打聽了。
富蘭克林采用的是委婉含蓄的拒絕,其語言具有輕鬆幽默的情趣,表現了羅斯福的高超藝術,在朋友麵前既堅持了不能泄露的原則立場,又沒有使朋友陷入難堪,取得了極好的語言交流效果。以至於在羅斯福死後多年,這位還能愉快地談及這段總統軼事。相反,如果羅斯福表情嚴肅、義正詞嚴地加以拒絕,甚至心懷疑慮,認真盤問對方為什麼打聽這個。有什麼目的、受誰指使,豈不是小題大做,其結果必然是兩個人之間的友情出現裂痕甚至危機。這種方法作為領導者也是可以的。
拒絕別人提出的要求,不宜一開口就說“不行”應該尊重對方的願望,先說讚成、同情的話,然後再講清實際情況,說明無法接受要求的理由。
拒絕別人的要求,最好多有幾個人了解情況、看法一致的人在場,這倒不是以多壓少,而是當場就有了旁證,能增強所陳述理由的可信度。
有一次,我的現任領導要送一個孩子上補習班,我就以“商量商量”為由,從補習班的老師、學生中找來幾個人,讓他們在場,這樣,在我成熟補習班的具體情況時,他們自然而然地要插上幾句:“教師太小了,不能再加人拉!”休息時老師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那怎麼行呢!甚至有的人還對我發上幾句牢騷,說幾句埋怨的話。
一般地說,向別人提出要求時,心裏總是不落底,帶著幾分疑慮:他能不能滿足我的要求?他說的情況是不是真的。隻有解除了這些疑慮,對方才會相信你的拒絕是出於無奈,是真誠的、可以原諒。
提出要求的人一心想實現自己的願望,很少考慮給別人帶來的麻煩和風險,如實地講清利害關係和可能產生的良後果,並把對方也拉進來,共同承擔風險,會使提出要求的人望而止步,放棄自己的要求。
提出要求在先,拒絕要求在後,這是天經地義的。所以,拒絕別人的要求總是被動的,很難預料的是誰,在什麼時候、會提出什麼要求,而且對方的要求一經提出,又總得當麵有所答複。但在有些情況下,也可以爭取到一點主動權,去登門謝絕。
做為領導更應該學會如何拒絕下屬的不合理要求,讓你在拒絕的同時也能得到他們的認可。